1955年,一则消息却让军长王东保坐立难安——彭老总要前来41军考察。王东保嘴里嘟囔着:“彭老总治军那可是出了名的严格,这次考察可千万不能出岔子。我得找个得力帮手!”
于是,王东保决定让张万年陪同,“万年啊,彭老总马上要来咱部队考察,这可是大事。我看你平时表现突出,想让你跟我一起接待,要是有我答不上的,你机灵着点。”

由于张万年的表现令彭老总和陈赓对张万年这位年轻干部十分满意,认定他是个“可塑之才”。而张万年也用自己的半生奋斗,向全国人民证明陈赓大将是个极具慧眼之人。
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当时他又是怎么获得赏识的?
战功赫赫,顽强拼搏1944年8月,张万年看着墙上张贴的八路军抗日宣传画,又想起这些年日军在村里犯下的滔天罪行,拳头越攥越紧,内心有个声音愈发强烈:“我要参军,打鬼子!”
当晚,张万年把想法告诉父母,“孩子,爹知道拦不住你,到了部队,要听指挥。”第二天,张万年便加入了八路军。训练时,张万年总是最刻苦的那个。
很快,张万年迎来了战斗的考验。在一场反扫荡战斗中,日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和凶狠的战术,向根据地发起猛烈进攻。张万年所在部队接到任务,要在一处山口阻击敌人,掩护群众和后方机关转移。

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他一边专注地射击,一边观察着敌人的动向,还不时协助战友搬运弹药、抢救伤员。经过数小时的激战,部队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为群众和后方机关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场战斗,让张万年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他迅速成长,战斗能力和作战战术得到了初步锻炼。此后,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张万年始终冲锋在前。他不断总结战斗经验,逐渐掌握了在不同地形和战斗条件下灵活运用战术的技巧。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重淬炼,张万年凭借着卓越的战斗表现和赫赫战功,获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1948年,鞍山战役一触即发,身为通信股长的张万年,在部队突遭敌人突袭时,展现出非凡的镇定。他迅速判断局势,深知通讯线路绝不能中断,一旦被破坏,部队之间的联络将陷入瘫痪,后果不堪设想。他来不及多想,迅速集合身边的战士,简短有力地做出战斗部署,带领战士们奔向最前沿,死守阵地。
战斗持续了一天又一天,局势愈发艰难。他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吃饭,一心只想着如何击退敌人,保护通讯线路。就这样,张万年和战士们与敌军激战了整整六天六夜,他们顽强抵抗,最终,在张万年和全体战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军成功击退敌人,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王东保军长怕彭总,让张万年陪同1949年,北平西苑机场,处处洋溢着庄重热烈的氛围,张万年身着整洁的军装,身姿挺拔地站在受阅部队之中。身旁的战友轻轻碰了碰他,低声说道:“万年,毛主席和朱老总一会儿就能看到咱们啦!”张万年点点头,眼中满是激动与自豪:“是啊,这可是一辈子的荣耀,一定要把精气神儿拿出来!”

随着检阅开始,当毛主席和朱老总那熟悉的身影缓缓走来,张万年的目光紧紧追随,心中涌起无尽的崇敬与使命感,能参与这次检阅,对他来说是无上的光荣,这份荣耀如同熊熊烈火,让他心底扎根军营、奉献一生的决心愈发炽热坚定。
同年,国内形势依旧复杂,广西地区的残匪肆虐,严重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张万年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剿匪任务,迅速奔赴广西。
抵达后,面对地形复杂的山区和狡猾凶狠的1500名土匪,他仔细勘察地形,与战友们商讨作战计划,张万年精准判断敌人火力点,灵活调整战术。他们成功突破土匪防线,将1500名土匪全部俘虏,圆满完成剿匪任务,为守护百姓安宁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王东保收到一封紧急通知——彭老总元帅即将前来视察41军,同行的还有开国大将陈赓。“这可怎么办……”他低声自语,脸上满是忧虑,“要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当众挨批事小,影响部队士气可就糟了。”
更让王东保发愁的是自己的短板。虽说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排兵布阵样样精通,可一到向上级汇报工作,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为了这次视察,王东保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他亲自检查部队的训练成果,从士兵的队列动作到武器装备的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还反复演练汇报内容,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力求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可一想到面对彭老总那威严的目光,他还是忍不住紧张。

接下来的几天,王东保决定找个年轻干部陪他一起接待,于是,他将军中的干部们审视了一番后,看中了营级参谋张万年。王东保亲自把张万年叫到办公室,“这次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彭老总和陈赓大将马上要来咱们部队视察,我想让你跟我一起接待。”
张万年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看着张万年自信满满的样子,王东保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一些:“好,那就全靠你了。接下来这几天,咱们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被陈赓看中,后来官至军委副主席彭老总和陈赓抵达41军那天,王东保带着张万年,早早就在门口等候,当二人走下车。王东保赶忙迎上去,敬礼道:“欢迎视察41军!”

彭老总回礼,笑着说:“咱们边走边聊,看看部队最近的情况。”每到一处,彭老总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时而驻足观察士兵训练,时而仔细察看装备,从日常训练的强度到战术执行的细节,从武器的保养状况到后勤物资的储备,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面对彭老总的询问,王东保起初还能勉强应答,但随着问题愈发深入,他就感到愈发吃力。每次这时,王东保都会朝张万年快速使个眼色,张万年心领神会,立刻上前一步。回答问题时,他逻辑清晰,不仅详细阐述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还能结合实际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改进建议。

而此时的陈赓一直留意着张万年,见他应答自如,心中暗自赞赏。视察暂告一段落时,陈赓笑着走向张万年,打趣道:“小伙子,反应挺快、业务挺熟啊!你叫什么名字?”
张万年立马立正敬礼,大声回答:“我叫张万年!”
陈赓嘴角上扬,继续说道:“你可是个‘野心家’啊,居然要活一万年!”这话一出,周围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轻松不少。
笑过之后,陈赓又问:“你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是营参谋,还是团参谋?”
张万年回答道:“报告首长,我是营参谋。”
陈赓听后鼓励道:“你很有潜力,平时要多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知识,最好找机会去专门的军事学院进修一下,进一步提升自己,以后肯定能为部队作出更大贡献。”

王东保看着这一幕,也欣慰地笑了,这次视察有张万年帮忙,又得到陈赓鼓励,他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1956年1月,张万年被委任为123师368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陈赓爱惜人才,一番考量后,力荐张万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在那里,张万年一头扎进学习中,系统钻研军事理论,从战略战术到军事指挥,每一门课程都全心投入。
1995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高度重视对外军事交流合作与大国军事外交。在职时,他会见超100个国家军事领导人,积极传播我国军事理念,有力促进中国军事力量为更多国家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