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的,这事已经过去了"
"现在开始,享受我们在一起的3分钟"
—九九逃离计划
01.
跟老妈吵得最凶的一次,还是在半年前。
起因是关于抱怨她的一条朋友圈。
她责怪我没有照顾好小妹,而我讨厌她这么久以来的偏心。
出生在重男轻女,又独宠最小小孩的家庭,我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被灌输:
你是姐姐,要照顾好妹妹
…
你是妹妹,要多理解你哥,多体谅一下别那么计较
…
于是【应该去照顾别人】,也就成为了我潜移默化的想法。
当别人放学有人接的时候,我还在接自家老妹的路上
当餐桌上只剩下一只鸡腿,那么吃掉它的人一定不是我
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挨骂批评的,也一直是我
我开始变得没有脾气,也成功地成为了家长眼里【懂事】的孩子,逢人就被夸。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难以消化的情绪,
那些被误会之后尝试辩解却无足轻重的话语,都藏在了一条条屏蔽父母的深夜朋友圈里。
所以当那条忘记屏蔽父母的朋友圈出现时,
往日里一昧逃避的【矛盾】一瞬间爆发。
02.
还记得在吵完架后,我和老妈冷战了将近一个多星期。
最终以我的低头认错为结束。
当我以为这次的妥协会和以前一样,变成无关紧要的事情时,
我却从某些细节里察觉到了变化。
在做一些决定时她会开始考虑我的情绪和想法
会怕我误会而开始尝试,解释某些选择里没有偏向我的原因
甚至在意见分歧产生小小争吵,冷静下来之后主动与我“求和”
猝不及防的改变让我不知所措,乃至于我把这种改变归结为:
来自于她对我这么多年来的愧疚,还有努力迁就。
所以后来我会下意识地反感,排斥老妈的这种行为。
但也一次次地问自己:
你想要的偏爱不就是这样吗?
03.
我开始仔细回想过去的事情。
也学着去倾听父母的诉说,一件件提起,拆开,
裸露出来摊在彼此面前,再选择去【解决】。
那天,和他们坐下来唠嗑了很长时间,才不禁感慨:
原来那短短几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已经快比上一年下来沟通的时间。
而很多我纠结在意的【得不到爱】的那个点,
其实很多时候都只是从我的角度片面地去理解,去把自己困住,
认为自己一直是那个【受害者】,却从来没有明确地向父母表明我最真实的想法。
在一次次妥协,沉默不做声的方式下,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想改变这种错误的亲密关系。
我尝试把朋友圈对父母的权限关闭,学着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他们建立:
哪怕彼此地理位置上隔得很远,但还是可以参与进彼此生活的联系。
04.
当坚持发朋友圈没有屏蔽父母的第N天,
我很明显地察觉到和他们的关系有在缓和,而且在朝更好的趋势发展。
“诚实地面对自己”和“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我意识到:
朋友圈屏蔽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亲密关系的一种摆烂式逃避,以及拒绝沟通。
还记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篇帖子,大概意思是说,
如果被父母知晓自己的某些负面情绪,
只会让他们更担心,或者带来不必要的解释。
所以屏蔽父母,也就成为了现在年轻人普遍的选择。
但其实我想说,在很多次我们埋怨跟父母存在代沟,埋怨她们跟不上时代,
不懂得“yyds”“社恐”等网络用语时,
有没有那么一刻停下来思考:
你有没有让父母参与进你的生活?
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以为不去说不让他们知道就可以假装自己过得很好,
却不知道越不去诉说越把彼此的距离推得更远。
父母怎么会不知道在外的不容易呢?
一昧的推开只会让她们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关心你,
最后导致相顾无言彼此怪罪。
写在最后:
在亲密关系里,感觉到被爱是件很幸福的事。
而这种感觉,往往建立在互相了解和尊重各自的生活上。
前提也是,能够参与和了解。
爱情也好,亲情也罢,不去表达却渴望得到爱和理解,估计是无解的题吧。
所以不妨尝试换种相处方式,
把自己打开,让爱你的人走进来。
希望下次发朋友圈,可以坦然【接受】爱。
喜欢的可以把文章分享给更多人哦
今晚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