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的,这事已经过去了"
"现在开始,享受我们在一起的3分钟"
—九九逃离计划
三分钟,逃离北上广音频:00:0010:57
背景音乐:人世间 发表日期:2022-12-05
01.
“我已经辞职了,明年就见不到啦”
“我打算自己去跑市场开拼多多。”
听到同事这句话的时候,还蛮意外的。
因为印象里总觉得,已经31岁的他,会为了家庭生计,
选择对目前这份工作继续“妥协”。
在这份妥协背后,藏着成年人共有的默契:
需要牺牲自己某种程度上的自尊和快乐,
来换取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开销。
不敢生病,不敢休息。
所以我很能感受到,在31岁这个阶段,
做出这个创业的选择需要多大勇气。
那意味着,会冒着更大的风险,重新开始,甚至一无所有。
我开始回想起今年发生的种种。
24岁选择踏上自考学历的路
疫情下突然失业时重新调整方向
以及面对“不太舒服”的关系时如何取舍
或许正如那句“生活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一样,
我们都在一边迷茫着,一边被迫做出选择。
02.
和好友寒暄时,有人如愿当上了工程师,15薪包吃包住
有人一路晋升,千里马遇着了伯乐,在喜欢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而突如其来的那句,
“你呢?”
就足以击垮看似光鲜打扮下那局促无措的心。
成年人的体面,往往靠狼狈收场。
于是我们更加用力地看中,
所做的【选择】背后是否能够带给我们,想要的未来和结果。
人是有确定性偏好的。
总想着可以在刚迈出这一步时,提前看到下一步的情况。
好让自己有足够的勇气【继续】下去,
让自己明白走这条路是对的。
最后却陷入“越焦虑越不敢开始”的怪圈子里。
03.
那天,成绩查询的界面,我反复点开了好几遍。
直到朋友发来的那句,
“你通过了”。
才让我缓过神来。
因为我也曾经好几次,面对虚无缥缈的未来,
怀疑过自考的选择。
期间见证了好多人的放弃和长时间的耗在里面没个结果。
老妈常常念叨,
“在外面太难就回来吧”
纠结,两难,旁人的质疑。
在那一次次都有在向前进的小成绩里慢慢消失。
逐渐清晰的,是那每个熬了又熬的夜,
是那次学习到头晕甚至后怕的经历,
更是金星在一次采访中的那些话:
当我向着那个方向前进的时候,我感觉不错
但实际前方并不清晰,并不能确定这是否是正确的决定
但我感觉我的身体在释放正能量,那我就去做
如果最后失败了,也挥挥手说“好吧起码我经历过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固执,
大抵也是做好了“大不了就算了”的心理准备吧。
然后只顾往前走,把焦虑的点列出来,
转化成深刻剖析自己,与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
以此成为动力。
04.
当我不再过度在意结果,
尝试接受自己所做的选择该承担的最坏值后
反倒感觉生活多了些【松弛感】。
这种松弛感,不是指躺平,摆烂。
而是能够放松下来,把别人的感受抛诸脑后,
把年龄的焦虑暂时遗忘,不未雨绸缪。
只专注于眼前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
备忘录里一件件解决的待办事项,一个个定好的年终目标
在好多次内啡肽的积累下,有了显著的改变。
职业规划的慢慢实现,让我在车水马龙,
人潮汹汹的大城市里,有了更多的底气。
选择固然重要,有时更是种机遇。
但拥有的选择太多,往往会让我们看不清,只想着走捷径的成功
却忘了把精力花在一件件小事上。
忘了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没有谁能预料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我们以为的命运,也仅仅是,那一个个选择背后,
不断努力不断调整所构成的结果。
写在最后:
之前看到过一篇《别再互相羡慕了,我们只是在不同的时区里》,
给我的印象很深。
我后来常常望着楼下行色匆匆的人,思考在那一刻,
谁在经历着什么。
或许有人为了加班赶不上最后一班车,
有人单子谈成准备庆祝
在不同的时区里,我们都有各自的节奏。
所以倘若还没有如愿得到想要的,真的没关系
也不用埋怨自己当初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路。
我想哪怕重来一次,还是会这样选。
你已经很棒了,也是花了很大的努力,才走到这里。
快熬不住的时候,不如花几分钟时间
暂时的逃离,调整下状态,再重新出发。
坦然接受选择带来的不确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