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是唯一的道路吗?
猪哥技术
2025-03-31 17:40:34
许多时候,我心里都在想,中小型猪场,特别是500头母猪规模以内的猪场,自繁自养为主的这个群体,做生物安全实在是不好做,我们要花着比中大型猪场大非常多的成本去坚持,同时在不断加码的各种生物安全措施之下,越来越迷茫了。
生物安全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就是围绕着人,车,物这三个环节去展开,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些环节里面,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太必要的。
关于人
中小型猪场要做完全的铁桶模式,恐怕并不容易,即使能够做到,也得花费巨大的成本,不但场内需要高价找技术场长负责生产,还需要付高价给工人才能让工人不外出,场外也需要专门的人配合着采购各种生活物资。
其实在彻底的洗澡与分级分区,层层降低载量制度下,也是能够守住非瘟的,前提当然是彻底洗澡,洗够十五分钟,以及硬件设施跟上,比如洗澡间漏缝,足够的热水量,干湿分离区,净区与污区的严格分离,这些执行到位的情况下,铁桶模式真的未必是唯一的道路。
更多的时候,其实是这些环节做不到位,所以干脆就一封了之,封场最好管理。
关于车
如果说猪场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那我想肯定就是车了,这个作为天天走南闯北在到处拉猪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风险最大的存在了。而要将一台被阳性污染过了的车,消毒到阴性,大家可以想想有多困难?特别是这台车还是每天都去猪场拉猪,每天又到屠宰场卸猪,再每天到商业洗车点去洗车的前提下,以及在大环境普遍性的存在阳性的现实情况下,洗消压力可想而知。
特别是现有的消毒设备,受人为影响特别大,工人的消毒彻底与否决定了洗消效果,这是严重不牢靠的,必须得依靠更为高效更为智能的洗消设备才能确保车辆的消毒效率。
关于物
物这个环节自繁自养模式的最不好操作,因为进场物资与料种太多了,这个料那个料,这个药那个药,还有各种生活物资,生产设备,各种各样,传统上成本有巨大优势的一个模式,现象变成制约生物安全的最大短板。
就算使用料线,也很难操作,料号繁多,加药又习惯性,这是最难操作的环节
总结
对于中小型猪场来说,要找到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生物安全方案,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
首先,对于人员管理,我们可以探索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制度。例如,通过设立隔离区,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的健康监测和消毒程序,同时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以减少人员外出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次,在车辆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的洗消技术和设备。例如,采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等高效消毒方式,确保车辆彻底消毒。同时,建立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和追踪,确保车辆消毒效果可追溯。
最后,在物资管理方面,我们可以探索更为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例如,通过建立物资管理系统,对进场物资进行严格的分类、登记和消毒处理。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进场物资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替代性物资或方案,减少对传统物资的依赖。
综上所述,生物安全并不是中小型猪场的唯一道路,但却是保障猪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生物安全方案,为猪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