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故事的开始,是由棉纺厂分房开始,黄玲一家四口和宋莹一家三口,被分在棉纺厂家属院一个小院内。
黄玲的丈夫是老师庄超英,外人眼中的庄超英是彬彬有礼的老师,有文化、有涵养。
而黄玲是棉纺厂的组长,为人温柔善良,遇事不争不抢,是其他人眼中的老实人。这样一对性格相近的夫妻,就算称不上举案齐眉,也应是相敬如宾,无比幸福。
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婚姻存在问题,而问题的根源,恰恰出在知书达理的庄超英身上。
黄玲为了给庄超英的母亲庆祝生日,下班后忙里忙外做了一大桌子丰盛的饭菜,结果她却因没位置,被庄母赶到厨房吃饭。这一切,庄超英都看在眼里,也看出黄玲的委屈,但仍旧一言不发,默认母亲的做法。
支撑庄超英这样做的原因,来自于他心中认为的“百善孝为先”,理直气壮的将孝顺外包。黄玲为婆婆庆祝生日,是儿媳理应做的事,不存在任何怨言,毫无疑问做到了“孝”。
可得到的结果却让人心寒,更何况这份如刀锋般的寒意,不仅被同床共枕的丈夫视而不见,还拿着这把刀不肯放手。如果说庄超英在“孝”字面前是迂腐的孝,可以被理解,那他的自私和虚伪,则使这段婚姻摇摇欲坠。
棉花厂分房前夕,黄玲一直对拿到分房名额没有信心,甚至还想过给书记送礼。但她的提议被庄超英否决了,认为黄玲是在争蝇头小利。
实际上庄超英也十分在意分房一事,却给出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态度。到宣布分房名单时,黄玲的名字赫然在列,两个人无比激动。
庄超英说了这样一句话:“咱们家分到房子,会不会跟全国恢复高考,有关系呀。”他是老师,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就有不少打算参加高考的邻居,登门来找他补习。
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分房一事之所以有他们家,完全是因为他是老师的原因,黄玲成了那个不劳而获的人。要知道黄玲才是棉纺厂的职工,分的房也是棉纺厂家属院,与她丈夫是谁无关,厂里看分房指标看的只有黄玲。
分房之前,他不仅没有积极帮忙给建议,分房之后,也没有对黄玲有任何夸赞的词语,更没有感谢过黄玲,这样的伴侣,实在令人无法恭维。两个人都有工作,相比黄玲对他工作的支持,对家庭的付出,庄超英则理所当然的在婚姻里做起了自己,丝毫没有考虑过黄玲的感受。
或许,在爱情里心甘情愿付出的那一方,并不会计较得失,但随着生活车轮的滚动,日积月累的矛盾总有一天会迸发。婚姻里的态度、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些不违背原则底线的问题,恰恰是击垮婚姻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