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贵的银针,反而不如便宜的寿眉味道浓,道理在哪?

白茶大课堂 2022-05-01 18:57:50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近来某位茶友,对买的白毫银针,犯起了愁。

这茶味太淡了!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他对于白茶圈中的贵族,白毫银针,却有着莫大的兴趣。

于是乎,一掷千金,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并趁着天气晴好,泡了一冲。

他是喝过白茶寿眉的,在对比两者的味道时,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便发来私信询问:“为什么价格贵的银针反而味道淡,价格便宜的寿眉反而味道浓?”

嗯,廉价的东西更好?

想来,这又是一个由于“资历尚浅”导致的新手问题。

其中的缘由,慢慢说道。

《2》

银针的价格一定比寿眉贵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到银针和寿眉,往往已经给它们划分好了阵营。

好似一条楚河汉界,银针的贵,遥遥相望寿眉的廉。

然而实际上,针对某些情况,银针未必就会比寿眉来得贵。

记得某段时间,某宝上的一款银针销量很高,价格是200元一斤,引得很多茶友争相购买。

商家打着“福利促销,仅剩一批”的旗号,让买到此茶的茶友,有捡漏之欣喜。

只是,天上会有好端端掉馅饼的事吗?如果有,也断然不会在茶圈。

毕竟200元,在福鼎的高山产区,光是买茶青钱都不够,就更别说人工制作费、人工包装费、人工存储费……这些成本加起来,足以给它的品质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见这样的茶,即使属于白毫银针,既不贵,也不好。

不可否认,白茶之间确实有等级之分。

比如,白毫银针有特级和一级之分,寿眉也有,分为一级和二级。

但对于白茶本身,从白毫银针到寿眉的高低排序,却无关等级。

事实上,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和采摘时间先后有关,银针先采,寿眉晚采,如此罢了。

既然这样,对于银针和寿眉之间的价格判定,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想法。

一款白茶的价值如何,关键还是要看产区、工艺和储存。

若非来自优良产区,经过到位的工艺制作,精心保存,白毫银针不过是个假摆设。

在品质极佳的寿眉面前,也要矮上一大截。

《3》

品质好的银针,味道不会淡。

一开始,得为银针辟个谣,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所谓银针的“淡”,其实是鲜香。

而这股鲜香,来自于它丰厚的白毫。

白毫银针的采摘,正值冬去春来之际,彼时,温度还未大幅度攀升,空气之间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万物仍在保暖。

对于茶树而言,储存了一个冬天的鲜叶,营养累积十分厚实。

同时,在恰当的低温下,茶树的白毫也如羊毛大衣,紧紧裹着白茶。

按照国家白茶标准要求,采摘银针,要取茶树新梢上肥壮的单芽,芽小、芽瘦的,必不是银针。

有心的,用手捏一捏白毫银针的芽头,可以感受到它饱满圆润的样子。

如果是高山银针,还可以再剥开芽头往里细数几层,每一层的叶背上,都密密匝匝布满了白毫。

像望不到底的绿草地里,刚下过一场大雪,眼望四周,白点如星光。

当然,这样厚实的白毫,还需要依靠到位的工艺制作,将其顺利地保留下来。

待顺利脱水烘干后,良好仓储下的银针,白毫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如此银针,经沸水冲泡,大量白毫和茶氨酸等滋味物质,便相继落进汤水中。

拿起细细啜饮,杯中的毫香和鲜爽的滋味,可谓极其芬芳馥郁,仿佛吹来一阵山野的清风,令人心向往之。

不过这样的“鲜”还是难免成为他者口中的“淡”。

究其原因,可能是茶友刚开始喝银针,没有经验,一时没办法辨认出鲜爽的味道,只觉得淡。

抑或是,早年喝习惯了浓茶,口味已被训练成偏好浓烈的口感,对于银针的鲜,感知不明显。

但总而言之,优质的白毫银针,鲜香、芬芳、清甜,不会淡。

《4》

为什么价格便宜的茶味道更浓?

先来做个词语解释,何为浓,浓的意思是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一般来说,浓是和淡相对的,加在一起,便合成了浓淡度的概念。

有时候,在茶叶店或者看品茶视频的时候,能听到这样诸如此类的评价:这茶真浓啊。

于是,有些茶友见之,便将“浓”和“好茶”挂钩了起来。

然而味道浓,并非表示一款茶物质丰厚,有内容有汤感,它仅仅只能说明入口的反应比较大。

像一杯清清淡淡的白开水,若把一整包盐都放入水中,味道,也是浓的。

可见,即使内中滋味物质并不丰富,只要某一种成分变得超级无敌多,对于口中的刺激,依旧有效。

那么这样的原理,放到茶叶中就更好理解了,便宜的茶味浓,是因为它本身所携带的苦涩物质就多。

在茶叶生长之初,所处的周围环境,尤为重要。

产区不佳的茶叶,如海拔较低的路边茶,命运就比较悲惨。在没有云雾和林荫的遮蔽下,不得不终日受到阳光的直射,天天晒,月月晒。

晒到后面,茶叶内含物质中的滋味物质大量流失,留下的,多是苦涩的茶多酚和咖啡碱。

还有的茶,在工艺上做法不精,同样会使得茶浓。

比如未及时摊晾,未薄摊处理,未控制温度,未做到烘干……不可避免地便会在此之中形成重度发酵,喝起来,当然发酸,味浓。

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的浓茶,成本不高,价格低廉,是很正常的事。

只不过浓茶虽浓,却没有多少营养物质,入口还觉得刺激非常,让人实在不好受。

浓茶,还是少喝为好。

《5》

所谓浓淡,其实可以被人为地调节。

如果抛开茶类品质不谈,浓淡的味道,冲泡能做到随意控制。

比如增减投茶量,便是一个直接有效的好办法。

通常来说,冲泡一杯白茶,建议的黄金比例是110毫升的盖碗,投下5克的干茶量。

这样泡出来的茶汤,不仅茶水比例刚好,滋味也是浓淡适中,喝起来香清甘活,是纯正的茶香味道。

然而,在这基础上,若以5克的投茶量作为标准线,往上增量,能得到一杯苦涩度重的浓茶。

反之,往下减量,则会是茶汤滋味淡薄,能明显感觉到内容缺少层次。

除了投茶量,出汤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快慢之下,是两种不同的风味。

投茶、注水,合盖出汤,冲泡时的出汤速度,在前几冲的条件下,唯快才好。

速度快,才能使茶叶中丰富的内含物质均匀释放。

品质优秀的白茶,短短几秒内就能让各种营养物质大量析出,得到一杯清香醇爽的茶汤。

很多居心不良的茶掌柜,在售卖自己积仓已久的劣质茶时,往往会告诉茶友,茶多闷一会儿,更香。

闷茶,让茶与水接触时间大大变长,只要不出汤,便一刻也不停地释放物质。

本就没多少物质的劣质茶,通过挤海绵一样挤出所有物质,不苦才是奇怪的。

而品质优良,物质丰富的茶,不过多闷泡几秒,茶汤可能就浓酽苦涩了。

可见,检验茶叶品质,茶汤的浓淡程度是没有价值的。

《6》

不少茶客在喝茶时,误解了好茶味道,反把浓淡的标准,奉为圭臬。

然而不明白浓非厚,淡非薄的道理,是要吃亏的。

以为味道淡薄的银针,实则是以鲜爽感著称的实力派选手。

以为滋味浓厚的寿眉,往往产地工艺皆差,苦涩物质是大量存于其中。

真正的好茶,茶味甘润,鲜香醇爽,有毫香、花香等融为一体的美妙茶香。

论内容感,是要遥遥领先于便宜的浓茶。

有时候,甚至没有比较的必要。

若单用浓淡概括好茶的风采,实在是太太太偏颇了。

喝好茶,还是要学会辨好茶。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93

白茶大课堂

简介:每天一篇原创白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