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欢老白茶,是因为老茶比新茶更耐泡?真相究竟是什么

白茶大课堂 2022-04-06 18:17:07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很多人都很喜欢喝茶,尤其是在山水秀美的福建,家里若没套茶具还真是件奇怪的事。

不过从前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喝的大多是红茶、绿茶、乌龙茶……

只是又不知从何时起,白茶复兴,开始成了人们的“新宠”。

不过实话实说,白茶近几年在茶圈的兴起,其受欢迎程度还是有目共睹的。

一到春茶季,预定白茶的私信和电话那是源源不断。

茶友们爱白茶,诚如所见,爱的是不同于其它茶类所独有的鲜爽感。

既有清甜的滋味,陈化后还有更加醇厚的口感

而除此之外,还爱白茶持久的耐泡度。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感受从第一冲到第十冲后的滋味体验,真是曼妙非常。

不过关于耐泡度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声音传来:老白茶要比新白茶更加耐泡。

事实真是这样吗?那可未必。

白茶耐泡度可是与年份多少毫无关系。

《2》

白茶耐泡度和产区有关。

所谓白茶耐泡度这个问题,其关键因素是在于白茶的品质如何。

而决定白茶品质的方面,离不开白茶的产区。

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个人自身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故而才会有孟母三迁的美谈佳话。

而对于茶树生长而言,周遭的环境,同样“塑造”着它枝叶中的香味。

若说起植物需要的自然环境,不过“温光水气土”。

比如温度,生长在平地茶园的就没有高山茶园来得条件好。

因为高山茶园海拔更高,相应的温度也就更低,在恰当的低温下,茶树会开启自我防御功能,而长出更加细密的白毫。

而且温度低,茶树生长也就更为缓慢,所累积的营养物质也就更为厚实。

比如光线,高山茶园常年被云雾所环绕,强烈的光线在云雾的折射之下,能转换成柔和的漫射光。

在这样温柔的阳光下,不仅有利于茶树生出丰富的芳香物质,也更好地保留了茶树嫩梢上的白毫物质。

比如水汽,茶树喜湿,而高山茶园初春的时候,是雨水多,云雾更多。茶树能够得以每时每刻都吸收水分,不必担心水分不够的问题,嫩梢始终保持水润。

还比如空气,在满是高楼大厦的城市生活中,一呼一吸之间总是能够闻到灰尘和汽车尾气的味道。但对于远离人烟的高山茶园而言,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就像是古书中描述的归园田居似的场景,没有车马的喧嚣,只有结伴归来的鸟儿,生长在如此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下,茶树不会沾染脏污的杂质。

最后是土壤,高山茶园中的土壤有机物含量丰富,矿物质多,茶树扎根于此,可以生成大量的营养物质。

而这样集齐“温光水气土”优势的高山茶叶,其内在物质必然是非常充足的。

《3》

白茶耐泡度和工艺有关。

决定白茶品质,还需要精心到位的制作工艺。

就像一场合作加力赛,第一个人就算跑得再快,若没有后面几人的接棒加速,也是不可能冲到终点的。

而白茶工艺的目的,正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下,白茶本身所携带的丰厚内质。

白茶的制作工艺,不炒不揉不杀青,主要是这两道工序——萎凋和干燥。

别看不过两道,真正制作起来,若没有细心地对待,也是会损耗茶叶内质的。

像刚采摘完的茶青,就需要及时薄摊薄晾,分摊叶片的时候,还要格外注意,叶片与叶片之间不会互相堆叠。

此外,也不能直接摆放在地面上,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灰尘和杂物的污染,另一方面地面热度高,容易把茶叶烫伤。

所以这时候,需要准备离地70公分的萎凋筛,一层层地将茶叶放置进去。

在整个萎凋过程中,若是粗心的制茶师傅将某个细节忽略了,就有可能使茶叶的水分无法得到及时释放,而形成渥堆。

不仅是茶叶外观上遭受破坏,其内在的营养物质也损耗巨大。

做完萎凋,还要进一步烘干到位。

如此,才算是留住了茶叶富足的内质。

比起工艺不佳的劣质茶、做旧茶,有着优越产区和精心工艺的白茶,内含物质早已超越一大截。

《4》

白茶耐泡度和储存有关。

好白茶的内质,还在于后期存放的条件。

这里所说的存放,不与年份挂钩,不是说放得越久就越耐泡。

而是通过恰当的存放,如同岁月的保鲜剂一样,能够保留住白茶的内在营养物质。

毕竟,内在物质本就不够的白茶,即使存放再久也无济于事。

但品质优越的白茶,在经过产区和工艺双重关卡后,其内在物质还是呈现饱满的状态。

众所周知,白茶存放的条件需要避光、密封、干燥、阴凉和无异味等要求。

在良好的仓储条件下,白茶的营养物质会慢慢形成新的物质,无论是香气还是滋味都更加浓郁成熟。

此时,成功陈化的白茶,内质丰富程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风味变了。

相反,如果是储存不当的白茶,比如茶叶受潮跑气、沾染异味、甚至是受到暴晒。

经过一段时间后,茶叶品质必然是大打折扣,内在物质也是大幅度下降,冲泡出来自是滋味淡薄,不耐泡。

只有储存优秀的白茶,经过第三层考验,富裕的内质才足以让人们冲泡一冲又一冲。

《5》

白茶耐泡度和冲泡方式有关。

除了茶叶自身的品质,冲泡方式之于耐泡度也是有很大的关联。

通常来说,在冲泡白茶叶前几冲时总是提倡“快出水”的冲泡方法。

即在注水以及出汤的时候,都尽量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因为前几冲物质含量丰富,唯有快,才能将茶叶其中的内质均匀析出,从而得到一杯滋味醇滑的汤水。

而每一冲的滋味既能均匀分摊,茶汤滋味的轨迹也才能呈缓慢递减的趋势。

这样快出水冲泡,等到物质消耗大半,再适当加时闷泡,茶汤滋味还是风味犹存。

但若是在出汤的时候,速度过慢,让茶水与茶叶接触时间过长。

茶叶中的内在营养物质便会过度释放到茶汤中,而同时出来的,还有带有苦涩味的咖啡碱和茶多酚,茶汤也会变得发涩。

在前几冲的茶汤里尚有浓厚的营养物质,只是越到后面,物质释放越少。

汤水后劲不足,滋味呈断崖式下降,自然不耐泡。

还有温水冲泡的方式,也是茶汤不耐泡的一个原因。

对于好茶来说,沸水冲泡是最直接的激发手段,沸水在遇到茶叶的顷刻之间,便能迅速打开细胞,释放出其中丰富的内质。

而温水则就没有这样的“力量”,一些需要靠高沸点才能析出的营养物质,在温水的冲泡中便被浪费了。

茶汤中营养内质少,滋味淡薄,也是会影响茶汤整体的耐泡度的。

故而好白茶,要用沸水和快出水的冲泡方式,滋味才能持久。

《6》

对于耐泡度,其实很多人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标准。

如同审美,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定见的。

比如有的茶友,没有太高的要求,觉得冲至八九冲已然足够,便满足了。

有的茶友,认为茶味只要未到白开水似的清淡,便可以继续冲泡。

所以在他的认知标准下,一款茶叶至少需要冲至十五冲左右,才算耐泡。

看,仅仅是两人,对于耐泡的理解就已如此不同,何况放眼整个茶圈呢?

尽管耐泡度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品质好、冲泡好的白茶,耐泡度一定是往上走的。

故而看白茶耐不耐泡,可别傻傻揪着年份来看了。

想有持久的喝茶体验,还得看准产区、工艺、储存和冲泡手法。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152
评论列表
  • 2022-04-19 19:38

    一派胡言

    白茶大课堂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