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断供稀土,美全军种收噩耗?

墨江点经 2025-04-18 12:40:24

据报道,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中,中美之间的博弈一直备受全球瞩目。近期,随着中国在关键领域亮出底牌,一场围绕资源与技术的较量再度升级,而美国的反应也揭示了这场博弈的深刻内涵。

2025年,中国在稀土等关键资源领域动作频频。从2024年底开始,中国商务部陆续发布公告,对镓、锗、锑等重要稀土元素以及超硬材料、石墨等实施严格的出口管控,尤其是针对美国的出口限制更为明显。这些看似陌生的元素,实则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基石,在芯片、半导体、军工以及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拥有全球68%的镓储量和41%的锗储量,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神经。

稀土(资料图)

消息一出,国际市场瞬间产生剧烈波动。稀土概念股股价飙升,镓的价格从1685元每公斤迅速涨至2585元每公斤,锗的价格更是从9650元每公斤跃升至15850元每公斤,涨幅超过六成,锑和超硬材料的价格也纷纷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对此反应强烈,美国贸易代表迅速出面抗议,指责中国的出口限制不符合国际贸易公平原则,试图将中国正常的资源管控措施歪曲为“资源武器化”。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由来已久。多年来,美国自身稀土开采与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尽管其国内稀土储量位居全球第二,但由于开采成本高昂、环保要求严格以及关键加工技术的缺失,导致其稀土产业链存在严重短板。美国一边高呼“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一边却不得不持续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资源。

稀土(资料图)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拜登政府上台后,加大了对本土稀土矿的开采力度,对国内稀土企业提供大量补贴与资金支持,试图打造“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例如,加州的帕斯山矿在政府支持下,精矿产量从2021年的3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4.2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5%。同时,美国还拉拢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盟友,试图构建稀土联盟,从缅甸、马来西亚等国进口稀土材料,并推动相关企业在本土进行加工。美国蓝线公司负责中重稀土加工的项目,若顺利推进,有望进一步完善美国的稀土产业链。

然而,这些努力短期内难以弥补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巨大缺口。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经过几十年积累形成的,从资源开采到提纯加工,再到终端应用,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体系。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在稀土提纯技术方面更是领先全球,147项专利构筑起坚固的技术壁垒,使得西方在稀土分离成本上远远高于中国。

面对中国的出口限制,美国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矛盾与混乱。一方面,美国商务部强硬警告中国应尽快恢复供应,甚至荒谬地声称中国若不恢复供应将“自损声誉”;另一方面,却又悄悄将3家中国磁材企业移出实体清单,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换取中国的稀土供应。与此同时,美国国会紧急通过《稀土自主法案》,但讽刺的是,该法案80%的条款抄袭中国2016年的行业标准,充分暴露出美国在稀土领域的无奈与窘迫。

除了在稀土贸易上的挣扎,美国在其他方面也尽显慌乱。据英国《金融时报》1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计划囤积太平洋海底发现的金属,以对抗中国在电池矿物和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然而,这种想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开采技术尚未成熟,除天然气和石油有少量开采外,其他金属的开采还面临高昂的成本与技术难题。此外,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采矿的国际谈判,且尚未批准为相关活动建立法律框架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单方面的行动不仅扰乱全球产业链,还面临国际社会的质疑与反对。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场中美稀土博弈中,中国的底牌不仅仅是丰富的资源储备和领先的技术,更在于其对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深度参与和规则制定能力。中国通过资源统合、技术创新和规则升级,逐步建立起对稀土产业的全方位掌控。2015年稀土集团的成立,将全国80%的矿山收归国有,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终结了“稀土卖出土价钱”的乱象;全链条管控模式让美国等西方国家难以通过走私等非法手段获取稀土资源。

0 阅读:75
墨江点经

墨江点经

自媒体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