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一夜薰风,夏意便洇满了整个人间。
最喜欢夏天,因为在它渐涨渐深的绿荫中,总是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夏天,因为没有太过于显眼的大红大紫,所以也就不会有因“落英无数”而产生的无限伤感。
关于夏天,诗人们这样说。
高骈: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王迈:桑椹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
秦观: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夏天的古诗词,带给人的是一种别样的清新与安然。
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写于初夏的一首诗。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把夏天写得格外美好动人,的确堪称是经典之作。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诗人。
王安石写诗比较擅长说理与修辞,彰显着宋诗的典型特征;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王安石的诗在他晚年的时候更是体现出含蓄深沉、深婉不迫的风格,在宋朝诗坛上独成一家,人们将王安石的诗称为“王荆公体”。
公元1083年,晚年的王安石在罢相后退居于江宁半山园,与花草树木为伴,与山水田园为邻,享受着人生最难得的安闲与惬意,此时的作者性情淡泊洒脱,俨然是一位节操不俗的隐士。
这首《初夏即事》就是王安石于公元1083年的夏天所写,字里行间皆流露着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那种至纯之情。
诗的首句先初步介绍了作者居所的地理环境:石梁茅屋有弯碕;石梁横跨,“我”的茅屋坐落在弯曲的河岸旁边。
弯碕:弯曲的河岸。这一词的出现,不但瞬间将诗中画面的线条美塑造出来,更是将诗中那味朴素的自然气息也体现出来。
“石梁”“茅屋”“弯碕”三个物象都无关于闹世,都无关于喧嚣,也都无关于奢华。
所以首句这一简单的地理位置的介绍,在让我们看到作者居所环境的悠远与僻静的同时,也明显感受到了他对山野生活的那种热爱。
另外,在首句中我们还可以欣赏到一幅朴素却又不失美感的画面,这里的美感来源于宁静的自然,更来源于自然赋予人的精神世界。
承句继续描写居所周围的风景:流水溅溅度两陂;房屋边有潺潺的流水,它轻轻地越过两处山坡。
和首句相比,承句兼容了视觉与听觉两个描写角度,并且还把其中的“动感”体现得尤为鲜明。这样一来,诗的画面就在不知不觉间得以盘活。
读承句,我们看到的是溪水流经山坡时轻盈又活泼的形象,听到的是它不时发出的清脆之声。
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作用下,我们内心所收获到的审美享受也得以加倍提升,仿佛已充分融入到了大自然的环抱,整个身心都变得安逸又轻快。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在晴朗的日子里,暖暖的风儿携带着麦子的香气,眼前到处都是树木的绿阴与幽幽碧草,这远远胜于百花盛开的春天。
人们都容易悲秋,而刘禹锡却偏偏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人们都爱绚烂的春天,但王安石在这里却偏偏说: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其实,人间的每个季节都很独特;其实,人间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用心体会、用心捕捉,我们就能发现:自然界给予我们的馈赠是丰富的。
当然,不同的景色抱以不同的心情去体会时,它们所呈现出的美也是不同的。
在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是平和恬淡的,所以在他的眼里,无论是袖底的风,还是田间的麦苗;无论是绿树之荫,还是幽草之色,它们都散发着饱满的生命力,它们都呈现出一种亲切可人的姿态。
而这些自然物象的形象,其实就是作者的形象,而这些自然物象所承载的情感,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句“绿阴幽草胜花时”,是作者对夏日田园风景的最高赞誉,在充分体现优美画面的同时,也充分地把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
经作者这么一写,我们作为读者,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也无不对夏天再添一份喜爱,对田园再添一份向往。
麦香风里溪声脆,绿阴遍地夏当时;读完一首,味留唇齿。相信各位看官在读完此诗后,也同样被其中的意境与韵味所打动。或和诗,或阅读感想,有请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足迹,我们一起交流。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有您陪伴的日子才美丽!
龍鳳飛
日長夜短晝最長,立竿無影奇景象。 中夏午陽盛夏至,驕陽似火漸將臨。 一年太陽最北端,玉珠驟降夏九天。 小亭淸風輕拂面,池塘荷花香撲鼻。 鹿解蟬鳴半夏生,絢爛綻放百花燦。 麥浪稻穗沉甸甸,西瓜紅心甜蜜蜜。 消夏避伏搖羽扇,人間何處無暑氣? 夏日酷暑百官放,歇夏心靜自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