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诗,写得凄凉又感人,不愧出自著名诗人之手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05-14 05:55:33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我们常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漂泊又何尝不是一种常态呢?

回看我国的历代诗坛,还真没几个诗人不曾经历过漂泊之苦,不曾饱尝过思乡之痛。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一句句吟唱中,皆饱含着深沉的叹息。

走进古诗词,在最美的文字中,寻觅诗人最真的心迹;在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一首诗。

这首诗用短短28个字,写尽了人生漂泊的辛酸与无奈,后两句尤其经典耐品。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韦庄,字端己,我国唐末五代诗人、词人。

在唐末诗坛上,韦庄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诗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

而在词作方面,韦庄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他与温庭筠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温韦”。

或许在提到韦庄的时候,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他的词,因为他的那些词作实在是太婉约、太醉人了。

但如果我们悉心留意一下韦庄的诗作后,就会发现,他写的诗同样饶有韵味,同样让人心动。

这首《含山店梦觉作 》是韦庄在漂泊期间所写,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满是对人生漂泊所生发的无奈。

含山:有说在西部地区原龙亢县境域,也有说在今山西闻喜,具体位置尚不确定。

诗的首句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开篇:曾为流离惯别家;经常在外漂泊,与家乡的离别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这是一句作者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概括,也是一句对自己心境的间接表达。

“流离”直接道出作者“漂泊”的人生经历,把一味沉重与凄凉之意体现出来。

“惯别家”在“流离”的基础之上再次做以补充,不仅把作者心中的乡愁做以明确表达,更是将他漂泊时间之久、漂泊次数之多的现实也不留痕迹地告诉了读者。

其中的一个“惯”字用得尤其见水平。一来,它用几近平淡的口吻,说明了作者对于“流离”“别家”所做表现出的平静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乃至唐人在对待生活逆境时的那种豁达胸襟。二来,尽管作者的表达看似很平淡,但从“惯”字的背后,我们又无不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作者内心的那份无奈与沮丧。

所以,不会悲悲切切,不会凄凄惨惨,但却又是那样深沉丰富,这就是唐诗中的情感张力与含蓄韵味。

承句可谓是顺着“惯别家”而来:等闲挥袂客天涯;“我”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他乡。

作者在首句中说对于离别家乡,已经习惯了。但他所谓的“习惯”又从何而见?承句的描写就是最好的回答。

“等闲”,有“随意、一般”之意;“等闲挥袂”,这是一个多么潇洒的举动,它几乎就是对“惯”字的又一次诠释。

作者随意挥一挥衣袖,就作别了家乡,就走向了远方。这种潇洒的姿态,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所以,这不仅是作者有别于一般人的地方,也是此诗有别于一般作品的地方。

从承句的描写中,我们无不清晰地看到了一个视离别为常态、视漂泊为寻常之事的作者,他的这种形象与心理,仿佛让“离别”二字减却了颇多的忧伤,变得不那么令人畏惧一样。

但作者真正做到了“潇洒自如”吗?我们来看后两句: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在孤灯前醒来,想起于刚才的梦境中,“我”好像回到了江南,起身走出房间,只见一轮明月斜斜地挂在山顶上。

我们说唐诗很美,它美就美在能够以自然流畅的语言构造出动人的意境,美就美在能够以寻常的语气表达出饱满的情感、体现出含蓄耐品的韵味。

尽管作者在前两句中说自己已经习惯了离家,随便一挥手就可以远走他乡;其实这一切都在以表面的形式体现作者对“离别”的一种“不以为然”和“无所谓”。

而后两句的一系列举动刻画,则又无不充分道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无不体现出作者对家乡那深深的思念之情。

因为思念,才会在梦中有所为,因为思念,周围的事物也才会变得那样凄清和孤单。

比如诗中的“孤灯”,比如山顶的“斜月”,它们都是作者心理和形象的映射,都承载着作者没有直白吐露的心声。

这种含蓄表达出来的情感,已经具备了更加强烈的感染力,让我们在品读诗句的时候,不知不觉沉浸于其中。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后两句在表达情感、升华情感的同时,又临摹出了生动的画面感,给予读者唯美的艺术视觉享受。

客窗山月凉如水,浸透乡愁不敢吟;各位看官,不知在读完韦庄的这首诗后,你是否也被其中的情感与意境所打动,有请在评论区聊几句。

视诗词为知己,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我们每一期精彩都在这里等着您!

0 阅读:78
一号诗巷有诗词

一号诗巷有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