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渡槽,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其实,渡槽主要是指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渡槽主要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被称为“人工天渠”或“天水飞渡”的渡槽,也称“过水桥”“高架渠”等。它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诞生很早的水利工程建筑物。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了早至西汉的渡槽建设史,当时称之为“飞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渡槽也在中国,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引水体系,包括40余座设施,跨越了山谷和河流。作为一种大型的水利设施,渡槽建设在我国有过一段激情澎湃的历史。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3)特殊的制度为渡槽的存在提供了保障,能有效解决选址、修筑和组织管理三个主要环节的问题。渡槽既是一种典型的乡土工业遗产,值得保护。
也代表了一种把有限人力和知识组织起来的工程体系,值得今人参考。多渡槽不仅用于农业生产、防汛、发电,而且构成了基本农田水利格局的大地景观。而在我国,有这么一个地方,它被称为湖南最长的渡槽。建于70年代,至今仍在使用,太壮美了!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湖南最长的渡槽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春华渡槽的那些事。
春华渡槽,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春华镇,渡槽长2000多米,高25米,共有108个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渡槽外观秀美,气势雄伟,巍然古朴,像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在这葱郁绿色中奔腾,龙头东起武塘大队夷山,龙尾止于高丰大队天鹅山南坡。1978年8月3日,渡槽竣工、引水东行。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华渡槽既是湖南省最长的渡槽,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并且正在使用的渡槽。
除此之外,春华渡槽被誉为“三湘第一渡槽”。伫立渡槽之下抬头仰望,只觉“一桥飞架南北”,渡槽外观秀美,气势雄伟,巍然古朴,像一条莽苍的巨龙奔腾在春华大地上。春华曾是“种稻望天收”的贫瘠之地,随着红旗水库的建成使用,利用红旗水库资源促进春华农业生产提上议事日程,修建春华渡槽计划顺势出炉。但修建硕大的渡槽,工程浩大,108个桥墩,桥墩间隔20米。
每个桥墩由8个石墩砌成,每个石墩最轻的都达十几吨,所需资金也甚巨,于是从全县各乡镇抽调6万青壮年劳动力,自带碗筷被服,由生产队出口粮、计工分,投入到渡槽建设中。渡槽建好后,春华镇久旱逢甘霖,从颗粒难收的贫瘠之地成为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1985年,在全省开展的大规模吨粮田建设竞赛中,春华镇创造了“三捧金杯”的佳话。1987年,春华镇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成建制过吨粮的乡镇。
从旋转的石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一座座高大雄伟的桥墩由远及近映入眼帘。春华渡槽的潺潺清泉不舍昼夜地流淌,灌溉滋润着沿线数万亩农田。湖南第一渡槽,犹如一座横卧的长碑,记载着春华岁稔年丰的幸福。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长沙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建于70年代,至今仍在使用,太壮美了! 湖南最长的渡槽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