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斌的“躲猫猫”游戏,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丨讼状元普法

讼状元 2024-12-25 10:37:17

案情简介

在河南许昌襄县的一隅,藏着一家名叫创美系统门窗的小工厂,它的掌舵人是赵某民,一个实实在在、一辈子扎根实业的老实人。这家厂子虽不起眼,但赵某民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诚信经营,在乡里乡亲间赢得了不错的名声。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本分经营的老板,最近却被一个三十出头的装修商崔某斌给“愁得直叹气”。

故事得从2023年的早春说起。那会儿,崔某斌隔三差五地找赵某民定制门窗,说是要用于装修项目。两人一番讨价还价后,崔某斌下了几单,总共欠下了赵某民20300元。起初,崔某斌还挺客气,陆陆续续还了15000元,转账记录都明明白白的。可一到那剩下的5300元,崔老板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电话打不通,微信也不回。

赵某民心里那个急啊,五千多块钱,对大户人家可能不算啥,但对赵某民这个小厂主来说,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流动资金啊!门窗厂的生产离不开现金周转,这钱要是拖着不给,工人的工资、原材料的采购都得受影响。赵某民咬了咬牙,想着再试试联系崔某斌,可不管是打电话还是发微信,对方就像是“躲猫猫”的高手,愣是不露面。

“你说说,这人咋就这么不地道呢!活都给他干完了,钱也花得明明白白的,咋就差这点尾款不给呢?”赵某民气得晚上都睡不着觉,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决定找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来帮忙。于是,他找到了讼状元,希望能给他指条明路。

讼状元风采

讼状元接到赵某民的委托后,法务人员立马对这事儿进行了梳理。欠款的事儿明摆着,证据也齐全,欠条、转账记录、还有相关的通话录音,一样不落。接着,法务人员就开始行动起来,试着给崔某斌打电话沟通。可没想到的是,崔某斌像是早有准备,电话打过去,要么是没人接,要么就是直接挂断,跟石沉大海似的,一点回音都没有。

碰到这档子事儿,法务人员火速给赵某民回了信儿,耐心地跟他掰扯:“崔某斌那不接电话、不回消息的样子,明摆着就是想赖账。这种事咱们见多了,您甭急,咱们有法子治他,接下来就准备用法律的大棒给他点颜色瞧瞧。”

为了让崔某斌瞧瞧厉害,讼状元的法务人员立马给他寄了封挺狠的催告信。信里头白纸黑字写着,要是他再不还钱,就等着吃官司吧。可你猜怎么着?这信一去不复返,崔某斌就跟没看见似的,还是那副“已读不回”的德行。

法务人员又找上了赵某民,帮他分析了下局势:“崔某斌看了信却装聋作哑,这说明他心里有数,知道你找了帮手,说不定已经开始动歪脑筋了,比如转移财产啥的。咱们得趁热打铁,直接告他,让法院来给他上上课。要是真到那一步,咱们还能申请强制执行,把他的财产给冻了。”

赵某民一听,连连称是。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对付这种耍无赖的,还是得靠法律的硬拳头。于是,在法务人员的指点下,他决定走起诉这条路。

就在讼状元正忙着准备起诉材料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响了——竟是崔某斌!电话里头的他,语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得“诚恳”得很。什么“最近手头紧巴”、“我不是不还,是真有难处”、“咱都是乡里乡亲的,您再给我几天时间”之类的,说了一大堆好话。

赵某民心里那个气呀,但他也是个明白人,知道崔某斌这时候主动找上门,肯定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怕被真告了。他强压下怒火,装着犹豫的样子跟崔某斌周旋,同时赶紧把电话里的内容跟法务人员通了气。

法务人员琢磨了一会儿,对赵某民说:“崔某斌突然变得主动,是因为他知道你这次是玩真的了。他现在说要还钱,但只想还5000块,这摆明了是想通过砍价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赵某民心里跟明镜似的,崔某斌这点小九九他早看透了。可他心里也清楚,走法律程序得花时间,自己的工厂可不能等。思前想后,赵某民还是决定先收下这5000元,息事宁人。

几天后,崔某斌还真就把5000块钱转给了赵某民,俩人也算是和解了。虽然比原来少了300块,但赵某民觉得值了:“钱能要回来,工厂能继续运转,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讼状元的法务人员对此事也做了总结:“像这样的赖账事儿,我们见过不少。对那些无赖欠款人,法律武器最管用。当然,我们也尊重赵先生的选择,毕竟咱们的目标是解决问题。”

经过这事儿,赵某民算是明白了:遇到欠款问题,跟对方讲道理有时候真不如走法律途径。他对讼状元的服务那是相当满意,逢人就夸:“这公司办事靠谱,专业又利索!”至于崔某斌嘛,经过这次“法律洗礼”,估计以后也不敢再随便耍赖了。

故事说到这儿就算完了。对那些在生意场上被欠款困扰的朋友们来说,赵某民的经历或许能给他们提个醒:碰到不讲信用的人,别慌,稳住心态,合理维权,法律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0 阅读:0
讼状元

讼状元

互联网十年法律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快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