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我就知道,做事要做对,不要做错。
后来,记事记的多了,经历的事情更复杂了,我发现了很多凌驾于对错之上的行为准则。
比如,规矩。
规矩是人定的,规矩限制的也只能是人,
只不过此人非彼人,
在规矩的影响下,做错这个行为,虽然不会受到鼓励,但却是人人默认的行事准则,
一人错,两人错,错的人多了,这个错就成了一种修正,
那么如果“不小心”做对了呢?
以前谈对错,对错是标准,
现在谈对错,对错更倾向于概念。
概念意义上的对错,就是一种需要。
比如需要一个效果,这个效果是错的,那么为了满足这个效果的出现,
错也要做,恰恰是因为错了,反而才要大做特做。
比如在游戏中,遇到不合理的设计,玩家就会想方设法规避其对自己游戏体验的消极影响,
于是人们就会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游戏,这有悖于游戏设计者的初衷,
但能够让人活得更爽快的游戏体验,
所谓爽快,解读的再细致一些,
其实就是“更人性”,
事实上,那些反人性的限制和要求,是无法被人们认可成对的标准,
而如果此时需要套上“错”这个概念,那就会成为一种明确的,
基于生存需要的选择。
我以前看过一个老电影,里面有个情节,说的是管工的人给上工的人发馒头,
上工的人一天没吃饭了,饿得头晕眼花,而管工的人在发馒头的时候就会问对方,
问他,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三?
上工的人说,对对,就是等于三,管工的人心满意足,发给对方馒头吃。
而有的人说,不对,一加一等于二,管工的人也笑了,说,你算的真明白,
夸奖了对方,却不给对方馒头,
我原以为,接下来的情节就是大家一起支持这个正确的选择,反对管工的人颠倒是非,
结果接下来的情节是,大家都笑话这个“二”,并且其他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这么“二”的行为。
管工说,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三?
他手里有馒头,所以大家都在说,
对对对,等于三。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做错了没人理,没人理倒是好事。
没人理会,说明这是常态,常态就意味着大家都是如此,都是如此,
都能安稳的走下这条路。
要是做对了,有人急了,反而会引来麻烦,
而那些“习惯做错”的人们,也不会因为有人把对的事情摆到台面上,而心甘情愿的支持他,
其实大多数人,都分得清楚是非黑白,
除了极少数头脑愚钝之辈,大多数人都很清楚这世道的成色,是几分深,几分浅。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生存本身的理性认知,
或者说,正因为他们太理性,反而才会选择“非理性行为”,
若是非要问起为什么,
那么他们都会举起手中的馒头,
然后一起沉默,
一起盯着那个“为什么”。
求大雁鹅宝宝
从幼稚园算起每个圈子都很多这种赵高 也都有狗咬狗的阉党和东林党 更少不了周兴、来俊臣 春秋多义士 自后少男儿
没有昵称
[滑稽笑]你咋每天都这么说你美国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