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微生晓芸
编辑丨微生晓芸
前言1985年,北京兴起“养生热”,北大教师王青松的名字开始被众人熟知,不少人都上过他的养生课。
作为高材生,王青松的前途一片大好。并且凭借“养生课堂”,王青松夫妇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就在家人朋友都觉得他们会在北京安家落户时,2000年,王青松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妻子回到乡村生活。
这也让许多人想不通,不在城里享福,干嘛非得往回走?一晃多年,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呢?
从城市到乡村王青松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高考顺利考上北大。之后他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彼时的王青松算得上是国内高精尖人才,那时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硕士毕业后,他选择留校任教。1985年,北京兴起“养生热”,而平时便对养生格外注重的王青松开始钻研养生之道。
“北大教师”的标签加上对养生的独到见解,让王青松成为了当时北大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开始在校外开设养生班。虽然门票高达10元,但每节课都座无虚席。
但也正是“养生热”的契机,让王青松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在养生班上,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张梅。
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重新回到乡村生活,开启真正的养生。凭借着开设养生班积累的350万元,夫妻二人走上了这条路。
“退化”之路有些人拼了命的想从山村走到城市,但王青松夫妇却携带350万元的巨款回归乡村。有人评价说:高知分子的想法我们不懂。
2000年,北京海淀区的房价也只有4000元一平,350万甚至可以买上好几套房子,要是放到现在,这些房子的价值让人不敢想象。
可能是对养生的执念,又或是对金钱的不屑,王青松夫妻二人不顾父母朋友的反对重新回到了山村,在山村包下几千亩地,开始了“退化”之路。
前几年,董明珠锐评“北大学子卖猪肉”,称: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辜负了国家这么多年的培养。
在王青松那个年代,人才稀缺,国家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但他们却选择了一条没人支持的道路。
为了触碰到那最真实的生活,王青松夫妇用皂角、食用盐等代替了肥皂、洗洁精等他们看来不健康的生活用品。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很少和外界接触,他们认为接触了外界的人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以至于他们的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们时被拒之门外。
孩子出生甚至都是王青松亲自接生的。我们很难想象什么样的人才有这种极端的做法,但王青松夫妇却认为这样才最“养生”。
被迫出山2011年,王青松夫妇终于无法负担这样的生活而选择“出山”,而“北大夫妇隐居山林”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原来,田园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怡然自得,王青松夫妇在这11年里不仅花光了三百多万的积蓄,甚至无法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
王青松曾说,这些年他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沟通能力退化,已经适应不了外界的生活了。他表示,当把孩子安顿好,会选择重新回到山林。
可能是他们的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关键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所以很快,关于王青松的消息就慢慢消失了。
而王青松夫妇也的确做出了很多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但相信很多人都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落差。
有人从他的经历分析,想知道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而从他的经历中,确实可以探索到一点痕迹。
王青松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山村,村子里的房子并不多,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王青松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脑子灵活,心思活泛,村里的人都说他是个“机灵鬼”。
在他尚未参加高考之前,王青松就找了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虽然是个小单位,但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积极向上,总能在各种训练中迅速完成任务,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有一次,单位要求背诵500个电话号码,大家都觉得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可比背《红楼梦》还难!”
然而,王青松却坐在那儿,面色淡定,像在读诗一样,过了一个下午,轻松记下了所有的号码。
这一举动让同事们都傻眼了,纷纷围过来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王青松只是笑着说:“找对方法就好了。”
后来,王青松参加了高考成为大学生,那些年,山村的孩子们都盯着他,仿佛看到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希望。王青松也没有辜负众望,努力学习,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
可惜王青松毕业后却选择了回乡。村里人对此大惑不解,甚至有些人议论纷纷:“高知分子的想法我们不懂。”
在当时的时代,王青松和妻子选择回归乡村,或许是他们心中认为的“返璞归真”。在城市中,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往往难以相处,回到乡村,似乎可以享受平静的生活。
他们在村子里过上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但没多久这种平静的生活逐渐显露出它的困难。
乡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出行不便,生活资源匮乏,连电力供应都成了个问题。村里人习惯了这种“原始”的生活,但对于王青松夫妇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
而且,回归乡村后,他们并不想完全与现代生活隔绝,时不时会想念城市的便利与热闹。王青松有时也会怀念在北大的学习生活,图书馆的安静、自习室的氛围。
随着生活的压力渐渐增大,王青松夫妇的理想生活也变得愈加艰难。王青松和妻子终于无法负担这样的生活,选择了“出山”。
他们带着几分无奈和些许不甘,决定返回城市,重拾那些曾经熟悉的生活方式。而“北大夫妇隐居山林”的新闻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他们的选择表示惊讶,甚至有些人感到惋惜,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破灭。
王青松的归乡之路让许多人开始反思,所谓的成功和理想,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美好。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想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人们常常认为,回归乡村是种返璞归真的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选择有很大的难度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王青松和妻子体会到,聪明人的想法有时并不一定能适应现实。即便是高知分子,也可能出错。
生活的选择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重要的是,能否在每一个选择中找到自我,适应环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
或许,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而不必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
总结:现在也有很多人扛不住生活在城市的压力,想挣点钱到农村躺平,但看了王青松夫妇的事迹后,大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事实上,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适应环境,并找到排解压力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对王青松夫妇的事迹了解多少呢?又是否觉得隐居田园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