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这事吧,说实话有点狗血。老师居然直接开口跟家长借钱,还要的不是小数目,是买房子的钱!
要不是张女士爆出来,估计谁都想不到家校关系还能玩出这种花样。

先说背景,2023年春天,张女士的儿子五年级下学期,班里换了个新语文老师。
没两个月,老师就和家长聊起了买房的事,说自己被亲爹坑了,钱全被拿去投资了,现在急着凑首付。
张女士和几个家长一听,也不知道是脑袋一热还是太看重孩子,居然真掏钱了。
张女士自己掏了30万,其他家长也没少给,加起来总共66万。就这,还是为了让老师“多关照孩子”。你说这合理吗?

借钱这事也就算了,关键是后续操作。按老师的说法,半年后还钱。可到了2023年11月,别说还钱了,人影都快找不到。
家长一急,直接找学校,学校负责人郑书记出来调解,说老师写个欠条,承诺2024年6月10日之前还清。
家长一想,有个说法总比没有好吧。结果呢?2024年7月,老师直接辞职,理由还挺正当:校内收入低,想出去多赚点钱还债。

辞职后,老师也不是完全没动静,先还了张女士12万,说剩下的钱打算卖房再凑。
问题是这房子卖不卖得掉,什么时候卖掉,家长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张女士这时候也坐不住了,觉得学校应该早早盯着老师变卖资产,拖到辞职再说,纯属“亡羊补牢”。

这事一爆出来,网友可热闹了。大多数人站在“看戏”角度吐槽家长,说“跪舔”老师这事你情我愿,现在钱要不回来,凭什么赖学校?
还有人冷嘲热讽:“自己没点数吗,借出去的钱还能随便回来?”当然也有少部分网友觉得老师不地道,职业道德呢?
拿家长的钱去买房子,最后搞得债务烂摊子,还影响孩子家校关系,实在说不过去。

说实话,这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金钱交易”,也不是头一回了。
之前上海某中学的家长送礼事件,直接把老师搞停职了。
还有北京一个小学,家长群里因为送礼金额不够,被其他家长孤立。这种事儿,一次次刷新大家对“教育公平”的认知下限。

其实,这背后折射的是什么?家长的教育焦虑呗!谁不希望自家孩子能多得点关注?
可是用这种方式,不就是变相助长潜规则吗?更别提送礼形式五花八门,从购物卡到高档礼品,甚至还有送金银首饰的。
你说这跟教育公平沾边吗?

当然老师这边也有自己的难处。
工资低,压力大,很多人要靠兼职补贴家用。可低薪就能成为借钱不还的理由吗?
尤其是老师这个职业,对学生的影响太直接了。
像这次的语文老师,直接把家长搞得不信任教育体系,这后果可比丢工作严重多了。

整个事件里,学校的角色也很尴尬。郑书记是出了面调解,但老师辞职后,学校说“能力有限”,这态度让家长怎么接受?
有人说学校有监督责任,也有人觉得学校已经尽力了,不能把责任全推给他们。可家长们要是不找学校,又能找谁呢?

这个故事看下来,真是一地鸡毛。家长有家长的错,跪舔不说,还借这么大笔钱,脑子一热就决定了;
老师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职业道德丢得一干二净。结果搞得学校成了夹心饼,想管也管不了,最后只能撂挑子。

你说这种事以后还会不会发生?很难讲。只要家长还有教育焦虑,只要送礼还是潜规则,这种荒诞剧情估计只会层出不穷。可要真有一天,大家都这么玩,教育公平这几个字还能剩下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百家号 央视网 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