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叙利亚的命运就像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孤舟,始终牵动着世界的目光。曾几何时,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战火纷飞,百姓深陷苦难的泥沼,而如今,局势似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叙利亚的乱局由来已久,自 2011 年内战爆发,这个国家便陷入了无尽的动荡。据相关统计,近 14 年的内战让叙利亚约 50 万人丧生,战前 2300 万人口中一半流离失所,70%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经济更是遭受重创,较 2011 年内战爆发前萎缩 85%,战后重建预计需花费 2500 亿至 4000 亿美元。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和整个国家的满目疮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扮演了极为复杂的角色。早在内战初期,美国就公开支持反对派武装,还非法占据叙利亚重要的油田资源,掐断了阿萨德政府的能源收入。在经济上,美国和西方国家长期制裁叙利亚,2019 年推出的“凯撒法案”更是让叙利亚经济濒临崩溃,外汇短缺、财政匮乏、通货膨胀、黑市盛行等问题接踵而至。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叙利亚政府军尽管顽强抵抗,但也逐渐力不从心。
叙利亚问题多边会议(资料图)
就在人们还在为叙利亚政权的更迭而惊讶时,据环球时报报道,2025 年 1 月 12 日,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多边会议。这场会议就像一场汇聚了各方势力的大戏,众多关键角色纷纷登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外长或外交大臣来了,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卡塔尔、巴林、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等中东地区国家的外长或外交大臣也来了,甚至欧盟和美国的特使以及叙利亚过渡政府外交部长阿萨德·哈桑·希巴尼也齐聚一堂。
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在会议上明确表示,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各方力量来支持叙利亚。一方面敦促国际社会解除对叙利亚的单边和国际制裁,这些制裁已经像沉重的枷锁,严重束缚了叙利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提供人道主义和经济援助,毕竟叙利亚现在急需外界的帮助来重建国家,为难民返乡创造条件。从参会国家的阵容来看,不难发现其中的深意。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在叙利亚动荡的这十多年里,都是直接的受害者。叙利亚内战引发的难民、毒品和恐怖主义问题,让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苦不堪言,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也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沙特作为阿拉伯国家中影响力较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牵头举办这次会议可谓是顺理成章。它不仅在阿拉伯世界有着重要的话语权,与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关系也相对良好,能够在各方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资料图)
在会议当天,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表示,欧盟 27 国外长计划于本月 27 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放松对叙利亚的制裁问题。这一官宣无疑是叙利亚局势的又一关键变量。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在利雅得积极表态,德国将向叙过渡政府提供总计 5000 万欧元的额外人道主义援助,助力叙利亚向包容性政治体系和平过渡。这一系列的举措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叙利亚迎来转机的曙光。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美国虽然在之前签发了为期 6 个月的对叙部分制裁“临时豁免”,涉及能源业务和个人汇款等方面,但并未真正解除任何一项制裁。这说明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试图利用制裁这一工具来影响叙利亚的政治过渡进程,希望叙利亚能够打造出一个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所谓“包容性政府”。
叙利亚境内目前的军事力量分布也极为复杂。“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在推翻阿萨德政权后占据了叙利亚多地,他们主张建立伊斯兰政府;由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占据着叙北部地区,主张建立世俗政府,这两者之间在政权性质问题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未来能否达成妥协共同组建联合政府还是个未知数。此外,库尔德武装占据着叙东部地区,美国和约旦支持的“南方阵线”占据着叙南部,西部地区还有阿拉维派残余势力及部分零散的极端组织武装。这些武装组织在推翻阿萨德政权时或许能够暂时合作,但如今面对权力分配、油气资源掌控等核心问题,矛盾日益凸显。一旦他们之间无法达成有效的权力平衡与利益协调,叙利亚很可能会重新陷入军事混战的可怕局面,甚至有可能再次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就像 2011 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全球极端恐怖分子纷纷涌入,将叙利亚变成了“新版阿富汗圣战地”。如今叙利亚的政治转型尚未走上正轨,国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真空,恐怖极端势力极有可能再次趁机扩张。
沙特(资料图)
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国际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阿拉伯国家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加强团结与合作。叙利亚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的重要发源地,其命运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阿拉伯国家能够摒弃分歧,共同为叙利亚的稳定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支持,那么不仅叙利亚有望走出困境,阿拉伯世界的凝聚力也将得到提升。欧洲国家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能仅仅从自身的安全角度出发,而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叙利亚的重建中来。毕竟,叙利亚的稳定对于欧洲的安全与繁荣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叙利亚的未来,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仍然可以抱有一丝希望。叙利亚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们渴望和平与安宁,渴望重建自己的家园。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人民的意愿,避免将叙利亚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各方势力在推动叙利亚政治过渡的过程中,应该以和平、公正、包容为原则,通过对话与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继续在叙利亚的土地上挑起争端,加剧矛盾。
叙利亚大马士革(资料图)
叙利亚的局势发展到今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社会需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共同努力为叙利亚创造一个新的未来。虽然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但只要各方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合作的理念,叙利亚或许能够在废墟中重生,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和平与繁荣。这不仅是叙利亚人民的期盼,也是国际社会的责任所在。我们期待着叙利亚能够早日摆脱困境,迎来新的曙光,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