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的顺承郡王是讷勒赫,但无嗣。在他去世后,存留的清宗人府机构便让他远房堂侄文葵继承爵位,这时文葵只有7岁。

文葵进王府后,除应酬之外,主要是学习,读“四书五经”,只有一个妹妹陪读,他对“经史子集”很感兴趣。出来进去都有随侍跟着,上学有老师管着,除“四书五经”外,别的书他都是自己看,自己学。还有一位老名士叫胡玉泽,教他书法,学写篆隶和赵孟颊的字,也学画山水,一学十年。为了接触新的东西,他也到社会上去读书,曾将“新学”中的物理、化学都学了一遍。
文葵长大后想“恢复旧朝”,便去了满洲国当了炮兵少尉。但是后来发现满洲国就是日本傀儡,是没有希望的,便借故回到北京,闭门谢客,勤习书画,以贩卖字画为生。文葵是满洲国成立之前,清朝最后一个真正袭封的王爷。故而被称为清代事实上“最后一个王爷”。
瀛生,名文葵,字瀛生,笔名常瀛生。瀛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三世裔孙,是清朝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属“启”字辈。

顺王锡保
他的出生在王府、富甲一方的贵胄之家,却是雍正以后成了远近有名的“穷王府”。这传奇的故事,是从雍正年间西北征战多先人在当时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清廷的重赏,并将其从“郡王”升为“亲王”。雍正年间,清廷用兵西北。第八代顺王锡保带兵时,由于遭遇特大暴风雪的袭击,成千上万匹用于运输的马匹、骆驼在严寒中冻死,因此运往前线的供给完全断绝,此次征战因而失败。雍正皇帝盛怒之下,不但将他削爵为民,而且责令其赔偿数目巨大的白银。据说顺王将家中财宝和大部分旗地都被典当还债。昔日显赫的王爷府,从此赤贫如洗了。在老北京人心中留下了“穷王爷,穷王府”的深深印象,连老北京儿童歌谣中都有这样的顺口溜:“锦什坊街怎么那么长,里头住着穷顺王。王爷的衣库和合当,王爷的膳房富庆堂。”

这顺口溜生动地说出“一贫如洗”的王爷家的状况,穷得常将衣服送到当铺去抵押换钱了,因此把“和合”当铺变为自家的“衣库”了;同时嘲笑这家穷王爷早已没有自家的“膳房”,偶尔想改善一下生活,只得去“富庆堂”饭庄买个菜“打牙祭”。

张作霖
传奇人物张作霖成为顺承郡王府里的一个主人,张作霖到北京任职找房子住,他的姻亲鲍贵卿向张作霖介绍,说顺承郡王府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面积都很适合作为帅府,建议张作霖考虑将其买下作为自己的帅府。经过再三的考虑之后,张作霖以75000银元的价格买下了顺承郡王府作为府邸,那一年是民国十年(1921)。张作霖在北京期间,顺承郡王府作为大帅府成为北洋军阀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经历了民国初年政坛的风风雨雨。
当年,张学良一直随父亲住在顺承郡王府。1928年,张作霖于皇姑屯被炸身亡,张学良返回奉天。1931年张学良重回北平,仍住此地,直至1933年出国考察。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产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赵四小姐为了追随张学良毅然决然地从天津来到北京,她与张学良曾经在顺承郡王府居住长达数年,据说他们住在这里时,曾经在王府里建了网球场。
顺承郡王府作为大帅府后被重新装修过,据说 1950年国家向张学良在大陆的亲属商购这座王府时,在正殿天花板上发现了用篆体“寿”和“张”字组成的图案。
旧时王府位置:北京市西城区锦什仿街东侧,旧赵登禹路三十号。现为全国政协机关所在地。复建的现王府位置: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南路19号。
顺承郡王府的第一位主人勒克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后获得了“世袭罔替”的殊荣。1917年,讷勒赫去世,其子文葵仍被已逝帝位的溥仪封为顺承郡王,但家境远不如前,1921年将王府卖给了入据北京的张作霖,成为大帅府。
顺承郡王府的建设正当清代初年鼎盛之时,所以建设王府时都用上等材料,建筑质量优良。顺承郡王首王为勒克德浑,系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林第二子。以平定南明政权、招降李自成余部的功绩晋封顺承郡王。
顺承郡王府布局自外垣以内分三路,中路是主要建筑,和其他王府形制一样,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正殿和两侧翼楼、后殿、后寝,原后楼现已无存。东西两路为生活居住区。西路和东路,各分别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组成。顺承郡王府院内,有四株高大的楸树最为出名。

以爱新觉罗·文葵的事迹为原形,拍摄的电视剧《最后的王爷》。
满族画家文仰宸,本名爱新觉罗·文葵(第十五代顺承郡王),据他回忆说,按清代制度王府正门前应有大石狮子一对,唯独这个府没有狮子。王府的正所即正殿前都不种树,唯独这个正殿前有四棵高大的楸树,从街道上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那虬枝权丫的树冠,据说是明代就遗留下来的。另外,各府平时都由一边阿斯门(满语,旁门之意)出入,只有这个府东西阿斯门在白天全都开着,除车马不准通行外,普通行人是可以往来穿过的。这都是它在清王府里独一无二的。1994年,全国政协礼堂修建新楼,将顺承郡王府异地搬迁,复建到了朝阳区朝阳公园东侧,这也是北京的铁帽子王府第一次整体异地复建。

顺承郡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