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首怀古诗,道尽悲愤,人生执念是学会放下还是至死方休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8-03 01:43:11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老了,都喜欢回望过去。

那些泛黄的记忆如同老照片般,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清晰。岁月在脸上刻下了痕迹,却也赋予了别样的智慧与从容。

那些旧人,旧事,旧物,都是时间的见证者。每当指尖触碰到这些,那些尘封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在这些旧人,旧事,旧物中,或许藏有自己成长的轨迹,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与温柔。

人老了,回望过去,并非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或遗憾,而是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审视自己的一生。学会了放下,学会了宽容,更加懂得了珍惜。

当然了,或许还有不甘,有意未平,有遗憾。可是,更多的应该是对执念的取舍,放或者至死方休。

南宋诗人辛弃疾,在经过京口,登临北固山,回望过去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慨自己的人生。

02

“四十三年”,是指从公元1162年到公元1205年。

辛弃疾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公元1162年,是辛弃疾梦开始的时间,更是南宋朝廷的转折之年。

他的理想是“北伐,光复中原”,现实上却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闲置。因为南宋朝廷安乐于偏安一隅,毫无斗志和进取心,人人都过着“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辛弃疾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熬成了垂垂老矣的老人,在这样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中,他只能在诗词中悲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何等的悲愤!

岁月虽老,壮志未酬,辛弃疾的笔锋并未因此沉寂。他深知,即便个人之力渺小如蚍蜉撼树,亦要发出时代之音,唤醒沉睡的灵魂。于是,他将满腔热血化为文字,不仅限于个人的哀愁,更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天地,书写着对家国天下的深沉忧虑与殷切期望。

在他的词中,既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亦有“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孤独与坚持。辛弃疾以笔为剑,刺破了安逸的假象,揭露了朝廷的腐朽与民众的麻木,呼唤着一种觉醒的力量。

他虽老,却以文人的担当,继续为北伐呐喊,为光复中原的梦想奋斗不息。他的诗词如同一股清流,穿透了时代的迷雾,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在历史的长河中,辛弃疾的名字与那些为家国奋斗的英灵们一同闪耀,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

03

最近读到一本由作家王晨写的《缔造的“中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的政局与人物》,正好就把公元1162年发生的人和事进行了一个深度挖掘,让人看到了以绍兴三十二年前后的历史为横截面,深度剖析宋室南渡之后深层的政治文化结构和时代人物的内在困境。帝国复杂的政治图景、宋金烽火再起的战争风云、绍开中兴体制下的文武群像,乃至南宋的种种典章制度、朝野生态,都在书中娓娓道来。

读完真是久久不能平静。原来南宋朝廷的虚假繁荣是这样“缔造”出来的。可谓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真是自欺欺人。

王晨的笔触并未停留于批判与揭露,他更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加上大量的史料,揭示了在乱世中仍不乏坚守与希望的光芒。书中,几位关键人物的命运转折,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虽微弱却坚定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比如,那些在抗金前线英勇无畏的将领,他们的忠诚与牺牲,不仅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更激发了民族不屈的斗志。而朝堂之上,虽有奸佞当道,但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或直言敢谏,或默默耕耘,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风雨飘摇的江山。

王晨在书中还巧妙地穿插了民间社会的生动图景,展现了在国家动荡不安之际,普通百姓如何以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在苦难中寻找生存的缝隙,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生活的希望。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滋养了南宋社会的根基,也让后世读者在感叹历史沧桑的同时,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力量。

简单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曲关于勇气、智慧、牺牲与希望的赞歌。它让读者明白,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只要有人心怀信念,勇于担当,就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灭的印记。

而南宋绍兴三十二年的那段历史,正是这样一段充满复杂性与多面性的时期,它教会人们反思过去,珍惜当下,更勇敢地面向未来。

04

人生执念是学会放下还是至死方休?

南宋辛弃疾和王晨的《缔造的“中兴”》都说了这样一个问题。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辛弃疾,这位南宋的词坛巨匠,以笔为剑,一生壮志未酬,他的词中满是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在他看来,人生的执念或许不应是至死方休的固执,而是一种在认清现实后的深沉放下。他放下了个人的名利得失,将满腔热血化作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词句,激励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辛弃疾的放下,是另一种形式的坚守,是对理想永不熄灭的火焰,用另一种方式照亮历史的长河。

而反观历史长河中那些真正实现了“中兴”的伟人们,他们无一不是在执着与放下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他们明白,执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动力,但过度的执念却可能成为束缚,让人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挣扎。因此,他们学会了在关键时刻放下个人的恩怨情仇,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先。

王晨在《缔造的“中兴”》中,或许正是想传达这样一种智慧:人生的执念,应当是一种有度的坚持,一种在认清方向后的全力以赴,同时也需具备在必要时勇于放下的勇气。唯有如此,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说,人生执念并非简单的“学会放下”或“至死方休”,而是在于如何理解并实践这份执念。它要求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既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也要有适时放手的智慧,让生命之舟在波澜壮阔的人生海洋中,既能乘风破浪,又能平稳前行,最终达到那心中的彼岸。

05

而看了这本书,对于公元1162年的解读,对南宋朝廷的软弱,更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失为一本既有通俗文史作品的可读性,又不失学术著作的严谨性、思想性,实在难得。不捧起来读读?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3 阅读:261
评论列表
  • 2024-09-01 11:00

    边塞诗人总是幻想着用歌诗词歌赋来抵挡甚至感化边塞铁蹄血剑,唤醒朝廷和民间的爱国情怀

  • 2024-09-01 10:57

    👍🏻。时间,是旧人、旧物、旧事的见证者,它在一起切过往云烟中刻下道道痕迹,老了日子,老了脸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