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毒!这种河鲜不能吃,100°加热半小时也没用,已有多人中招

万事浮华 2024-07-24 02:21:43

就在上个月月底,家住杭州铜陵市的王女士,半夜突然开始头晕恶心、上吐下泻。

她原本以为自己就是普通的肠胃炎,结果半夜王女士上厕所时却发现,自己的排泄物竟然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绿色,看起来很不正常。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王女士这次生病全都是因为她一时贪吃而中毒了!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红星新闻】,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美味变成了“毒药”

虚弱不堪的王女士很快就被丈夫送到了医院,接诊的主治医师在询问病史时,才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就在病发前一天,也就是6月22日,王女士和3个好闺蜜一起去当地的山上游玩,由于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溪水中出现了不少鱼儿,其中就包括溪石斑鱼。

这可是平常根本买不到的正经野生河鲜,尤其是溪石斑鱼炖汤别提多鲜了。

几位女士兴致勃勃地抓了不少,回家之后更是做了一道红烧溪石斑炖火锅,还放上了自家种的紫苏,就连剩下的溪石斑鱼泡和鱼籽也和鸡蛋炒成了一盘,味道十分不错。

然而,当晚王女士就感到肠胃有些不适,起初她还以为只是寻常的拉肚子,想着挨到天亮就好了。

结果情况却越来越糟糕,王女士开始上吐下泻,还感到一阵阵的天旋地转,头晕到根本无法起身,甚至下不来床,只能抱着脸盆不停地呕吐。

当主治医生一听到"溪石斑鱼"和"鱼籽"这几个关键词时,瞬间就意识到这是中毒了!随后医生对王女士迅速进行了对症治疗,所幸王女士的情况逐渐好转。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希望不要再骂了,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和王女士同餐的几位闺蜜也陆续出现了相似的症状,纷纷赶到医院就医。

医生还表示,每年的这段时间因为石斑鱼鱼籽中毒的病例可真是不少,不过有不少人都很疑惑,为什么石斑鱼的鱼籽会有毒呢?

带毒性的鱼籽

原来,淡水石斑鱼虽然分布广泛,体型较小,但其卵巢和卵粒中含有一种球朊型蛋白质毒素。这种毒素的特点是耐高温,即使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下加热30分钟,其毒性仍然存在。一般来说,食用超过5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鱼卵的毒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鱼卵本身具有毒性,二是由于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的毒性物质会在鱼类的内脏和鱼卵中蓄积。例如,雪卡毒素就是一种脂溶性神经毒素,在高脂肪含量的鱼卵中容易富集。

淡水石斑鱼鱼籽中毒的症状通常在食用后2到10小时内出现,涉及多个系统。在神经系统方面,患者会出现头晕、四肢麻木、关节肌肉酸痛、动作失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抽搐。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心血管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心律失常和血压降低。在极端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是死亡。

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必须及时就医。

尤其是每年的4月到7月正是鱼卵成熟的季节,也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在这段时间里,食用野生鱼类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另外,在烹饪鱼类之前,一定要彻底去除内脏和鱼卵。清理时要小心不要破损,以免污染鱼肉。值得注意的是,丢弃的内脏也不能随意处理,千万不要拿来喂家禽或宠物,否则它们也可能中毒甚至死亡。

如果不小心误食了鱼籽并出现不适症状,应该立即采取催吐措施。可以用手指按压舌根,触碰扁桃体来引发呕吐反射。催吐后,一定要立即就医接受进一步治疗。

虽然,我们常吃的草鱼、鲢鱼的鱼卵是无毒且可以食用的,但还是要注意适量,因为鱼卵中胆固醇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少量食用有益健康,过量则可能有害。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来说,更要控制食用量。此外,烹饪时一定要确保鱼卵完全煮熟。

鱼卵虽然营养丰富,但由于其中组氨酸含量高,保鲜比较困难。如果保鲜不当,组氨酸很容易转化为有毒的组胺。因此,食用鱼卵时一定要确保新鲜,隔夜的鱼卵最好不要食用。

事实上,鱼类中毒并非危言耸听,每年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除了鱼卵,有些鱼类的某些部位本身就带有毒性。如果在宰杀时没有彻底去除这些有毒部位,或者不知道哪些部位有毒而误食,就很容易发生中毒事件。

其他带有毒性的鱼类

草鱼的肉是无毒的,但是鱼胆有毒。有些人误信偏方,认为生食或泡酒食用鱼胆能够散热,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食用鱼胆很可能导致中毒,千万不要轻信这些所谓对健康有益的说法。

鳜鱼的背鳍上有数根锋利的尖刺,这些刺上带有毒性。如果被刺伤,会感到强烈的灼痛感。不过,鳜鱼的毒性并不是很强,及时处理伤口通常可以自愈。但如果伤口较为严重,还是应该及时消毒或打破伤风针。

鲶鱼的鱼肉是无毒的,但是鱼籽有毒。在宰杀时应该将鱼籽完全去除,千万不要因为贪嘴而食用。如果不小心误食,可能会导致呕吐、腹痛,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过,中毒的严重程度会因人体质和食用剂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黄辣丁(又称黄颡鱼):这是一种小型鱼类,全身几乎没有鱼刺,肉质营养丰富,非常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但是,它头部两端的骨刺上带有微毒。在宰杀时需要特别小心,如果不慎被刺扎到,会感到剧烈的疼痛。

在这些鱼类中,河豚的毒性是最强也是最危险的。有多起因食用河豚而中毒甚至丧命的案例。除了鱼肉之外,河豚几乎全身都有剧毒,包括皮肤、胆囊、血液、眼球、脑髓、肝脏、卵巢、睾丸和鱼籽。

在产卵季节,河豚的毒性最强,也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所以,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处理,千万不要随便尝试食用河豚。

这次王女士的中毒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谨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对于野生鱼类,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品种,我们更要格外小心。在处理和烹饪时,一定要确保去除所有可能有毒的部位。如果对某种鱼类不太了解,最好先查询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再决定是否食用。

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

湖南日报:

0 阅读:0

万事浮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