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陈赓与大儿子团聚,深夜忽然问道:我死后,你会不会哭我?

岁月如梭人难处 2024-12-04 17:05:49

“我死以后,你会不会哭我啊?”给儿子陈知非讲完关于他母亲牺牲的经过,陈赓忽然问道。父亲突然的发问,让陈知非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回答。后来陈知非想,父亲可能是怕过去将自己扔在上海,和他没有感情,才会问这么一句。

分别14年终于与父亲团圆

1933年底,年仅4岁的陈知非,眼睁睁看着母亲被国民党特务带走,吓得哇哇大哭。就这样一直哭到了深夜,小陈知非也没能等到母亲回来。

自此,小陈知非再也没见过母亲,外婆和大舅承担起抚养小陈知非的责任。

到了陈知非7岁的时候,大舅将他送进小学读书,然而陈知非入学不久,舅舅便失业,无法供他继续读书,陈知非不得不辍学在家。

为了生活,外婆给陈知非找了一份报童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被叫起来,迷迷糊糊走到报纸的批发点。无论刮风下雨,陈知非都跟在大人身后叫卖,甚至有的时候,他卖报赚来的几角钱,要作为一家人的生活费。

后来陈知非还当过鞋童,整日待在街上给人擦皮鞋。那个时候外婆经常抱着陈知非说,等他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他就可以继续去上学了。

然而,陈知非还没等到爸爸妈妈回来,日军就开始对上海进行轰炸。陈知非一家住的房屋被炸成了废墟,就连几间祖屋也未能幸免。陈知非的外公急得得了一场大病,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外婆和大舅也急火攻心,病的不轻。

那几间祖屋,可是全家唯一的财产啊。无奈,大舅带着一家人住进了租来的房子,又租种了几亩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随着上海的形势稍有好转,大舅又带着一家人回到市区,找了一份工作,陈知非也到了一家工厂干些跑腿的活计。

就这样,陈知非一家苦苦支撑到抗日战争胜利。忽然有一天,一个陌生的男人来到了陈知非家中,说自己是陈赓派来寻找陈知非的,如今陈赓已经是太岳军区司令员,而王根英已经牺牲,陈赓希望能将陈知非接到身边。

一时间陈知非一家陷入了两种矛盾的情绪之中,一方面为陈赓有消息而高兴,另一方面为王根英牺牲而悲痛。过了几天之后,陈知非和小姨王旋梅跟着来人从上海出发,进入苏北解放区,又是坐船又是坐车,等到了山西已经是入冬时节。

当陈知非和王旋梅来到太岳军区司令部,刚好陈赓不在家,一个年轻的女同志,抱着一个小男孩热情迎接了陈知非和王旋梅。这位女同志就是傅涯,怀中的男孩是陈知非的弟弟陈知建。

傅涯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大哥在林伯渠的影响下,早年参加革命,而傅涯受大哥的影响,抗战全面爆发后,带着弟弟妹妹奔赴延安,在抗大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被分配到总校文艺工作团工作。

由于工作努力,到延安的第二年,傅涯就加入了共产党。

1940年,傅涯和另外两名女演员跟着团长王智涛取道具,途中遇到了陈赓。三个姑娘缠着陈赓讲战斗故事,结果陈赓却说了一句:“南昌受伤的时候,我真想开枪自杀。”

一句话,说的姑娘们都愣住了,拿了道具就匆匆离开,王智涛却凑到了陈赓面前,笑着问他喜欢哪一个。陈赓恍然大悟,原来王智涛是给自己当媒婆,但陈赓也不扭扭捏捏,率直地说自己喜欢中间那个。

陈赓所指的,正是傅涯。

知道了陈赓的心意,王智涛夫妇有意撮合陈赓和傅涯,而陈赓自从对傅涯有了心意,也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当陈赓直截了当地问傅涯愿不愿意和自己做朋友时,傅涯却回答说再考虑考虑。

原来,在参加革命之前,傅涯已经和表哥定过亲。到了延安之后,傅涯多次邀请表哥和自己在一起,但表哥坚持不肯。傅涯想等这段关系结束后,再与陈赓交朋友。陈赓了解到内情后,一边等待一边迫不及待地向组织作了汇报,没想到组织上回复陈赓:

“不能与之建立恋爱关系,此人有‘特嫌’。”

陈赓对此大吃一惊,专门跑到抗大去调看傅涯的档案,不但没找到可疑之处,反而对傅涯更加信任。

陈赓几经打听,终于得知有情报称傅涯的大哥曾经的国民党,而且和国民党特务有密切来往。与此同时,组织上也在做傅涯的工作,说她和表哥有感情,如果有需要,组织上可以送她去找表哥。

一次偶然的机会,傅涯拿到了表哥的地址,写信劝他速来延安,谁知道半年过去,表哥没有丝毫回应。这个时候组织上又找她谈话,已经对陈赓有些感觉的傅涯,决定借此试探试探陈赓。

在一次文艺演出的过程中,傅涯在台上表演,陈赓在台下观看,两个人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哭。这一幕恰好被邓小平看到,因此在看完戏之后,邓小平亲自跑到师政治部替陈赓和傅涯说情:

“给中央发个报,让延安成全他们吧。”

一直到1943年,陈赓和傅涯的婚事终于被批准,婚后不久就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陈知建。对于陈赓过去的婚史,傅涯是完全清楚的,因此在陈赓提出将陈知非接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傅涯非常支持。

在陈知非到了以后,傅涯热情招待,还特意杀了一只鸡给陈知非接风。从傅涯的身上,陈知非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你妈妈死得很勇敢”

在太岳司令部待了几天后,陈赓终于开会回来了。一进屋,陈赓就一把抱住陈知非,激动地说:“都长这么大了,长的和你妈似的,头发也像你妈。”

在见到父亲之前,陈知非都是从别人口中对父亲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外婆说父亲经常穿着长衫,而战士们都说陈赓脾气大,可当自己真的见到父亲,父亲的笑容顿时让陈知非放下了紧张情绪。

当天晚上,陈赓和儿子睡在外屋,傅涯带着孩子和王旋梅睡在里屋。躺在炕上,陈赓激动地给儿子讲革命故事,还给他讲了他母亲牺牲前后的一些事情。

当年陈知非的母亲王根英被捕之后,国民政府判了她8年有期徒刑,并转送到南京第一模范监狱,之后又被移送“首都反省院”。同王根英一起被关押的,还有帅孟奇、何宝珍等人。

1937年,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会议,得知王根英还被关押着,便点名要为王根英等革命同志保释。鉴于当时周恩来在国共两党中的地位,反省院长也不敢反驳,立即签字将王根英等人释放。

不久,周恩来亲自将王根英带到西安,与陈赓团聚。结果没过几天,王根英就前往延安学习,而陈赓则奉命担任三八六旅旅长,率部东渡黄河,夫妻二人再度分别。

王根英在延安的学习结束后,被派往华北抗日前线。经组织批准,王根英到一二九师工作。

当时陈赓恰好也在太行区活动,王根英路过与团聚了几日,便匆匆赶去师部报道,被分配到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王根英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经常得到同志们的赞扬。

1939年,王根英随师部被敌人包围,王根英好不容易随警卫部队突出重围,结果却发现文件和公款没有带出来。同志们还没反应过来,王根英已经独自朝着村子里奔去,当她拿到装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后,不幸与敌人面对面遭遇。

等同志们组织好队伍接应王根英的时候,王根英已经壮烈牺牲。陈赓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后,泪水滚滚而落,发誓要为王根英守节三年。陈赓没有食言,他和傅涯结婚的时候,已经是王根英牺牲三年以后。

“你妈妈是个优秀的共产党人,她死得很英勇,我们都要向她学习。”陈赓感慨地对儿子说道。

几天之后,陈赓问儿子想干哪一行。原本陈知非想继续从事美术工作,因为在上海的时候,大舅教他画画,他画的也不错,后来陈知非又想去当兵,只要当个通讯员就行。

对于儿子的这两个想法,陈赓刚开始都同意,但后来又变卦了,因为陈赓觉得以后的仗不会打太久,祖国建设取药工程技术人员,因此陈赓让陈知非去“北方大学”学理工。

陈知非欣然接受父亲的要求。上了大学之后,尽管陈知非只有小学生水平,但陈知非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父亲也经常给他写信鼓励他,帮他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1949年,“北方大学”迁到了北京。大学毕业之后,陈知非被分配到沈阳工作,刚开始陈知非有些不愿意,希望父亲能够帮自己调回北京,但每次父亲都会告诉他:“不管在哪里,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

在父亲的耐心劝导下,陈知非开始安心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一名技术员,而家长亲属们也开始考虑他的婚姻问题。在厂里来了一位上海姑娘后,当即引起了有关领导的注意。

在多位领导的撮合下,这位名叫“钱如琴”的上海开始和陈知非接触,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结为夫妇。在钱如琴随陈知非回北京结婚的时候,家门一打开,出现一个头戴瓜皮小帽,身穿便服的朴实老人,钱如琴以为是家里的管家,却没想到是自己的公公陈赓大将。

婚后不久,陈知非夫妇被调回了北京工作,和父亲一家住在一起,更加享受家庭的温暖。

1960年,陈知非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因为家里的女孩子少,因此陈赓特别喜欢女孩,怀抱着孙女高兴得手舞足蹈:“我当爷爷了!”陈赓为自己的大孙女取名“怀申”,大家都知道,陈赓是为了纪念陈知非的母亲王根英。

对前妻的毕生怀念

王根英出生上海市郊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8岁便顶替别人的名字,到纱厂当了童工。当时纱厂的老板对工人很苛刻,稍有迟到轻则扣工资,重则开除。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王根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了工厂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要经常忍受工头的打骂。

1923年,王根英所在的纱厂成为共产党组织活动的重点。王根英进入夜校之后,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纱厂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成立后,王根英当选第一任团支部书记。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王根英组织了全场第一次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很快王根英就被推选为纱厂的工会主席,并由团员直接转为共产党员。

五卅运动爆发后,王根英率领7500名工人冲出工厂,参加全市的罢工示威游行。而王根英面对帝国主义的镇压,始终走在最前面,高呼口号鼓舞大家。随着大革命高潮的推进,王根英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

在武装起义的筹备阶段,陈赓和王根英有过接触。对于王根英这个上海小阿妹,陈赓十分喜爱,再加上他的工作需要有一个家庭作为掩护,于是陈赓便大胆向王根英示爱,还几次到王根英家中,看望王根英的父母和亲属。

王根英的家人对于陈赓都很喜欢,但王根英当时却一心想着革命工作,根本无心考虑个人问题,因此对陈赓的热情也毫无回应。

1927年,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赓和王根英同为大会代表,整天在一起开会、讨论,再也不想掩饰自己感情的陈赓,写了一张表达自己感情的纸条传给王根英,王根英觉得陈赓让自己下不来台,将纸条贴在了黑板上。

尽管这件事被代表们传为笑谈,但陈赓丝毫不退缩,又相继给王根英写了两张纸条,结果都被王根英贴到了墙上。这件事轰动了大会,陈赓遭到了周恩来的批评,说他求爱不讲策略。

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牵线搭桥下,王根英终于答应了陈赓。大会结束后,两人在武汉结婚,甜甜蜜蜜共同生活了几天,又为了革命事业分隔两地。陈赓去了江西,跟随周恩来参加南昌起义,而王根英则前往长沙,参加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

南昌起义结束后,陈赓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在会昌不幸战斗负伤。历经千难万险,陈赓经汕头、香港回到上海,不顾身体重伤当即与王根英见面。王根英将陈赓安排在家中养伤,并帮他和组织接上头。组织立刻安排陈赓入院治疗。

在医生的诊治和王根英的悉心照料下,陈赓的伤势迅速好转,开始在上海特科工作。为了掩护陈赓,王根英带着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四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不久,王根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陈知非。

为了避开特务追踪,王根英跟随陈赓两年搬了五次家,并且经常安排弟弟妹妹帮陈赓送信。随着陈知非逐渐长大,王根英不让陈知非知道自家的门牌号,甚至连父亲的名字和身份都不知道。

1931年顾顺章被捕叛变,陈赓带着妻儿前往天津隐蔽工作,主要负责清查叛徒、营救被捕的同志。由于天津的形势并不比上海好上多少,在待了三个月之后,陈赓带着全家又回到了上海。

不久,陈赓被派往红四方面军工作,王根英则带着孩子继续留在上海。

按照组织安排,王根英负责沪东区反帝大同盟的部分工作。日军进攻上海期间,王根英组织救护队直接开到前线,为十九路军服务。“一 · 二八事变”后,王根英回到工厂,继续领导组织和工人的斗争。

1932年,陈赓因伤回到上海治疗,伤愈后组织决定让王根英随陈赓一同回到中央苏区。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陈赓遭叛徒出卖被捕,王根英心急之下抱着孩子摔下楼梯,给陈知非的额头留下了一个永久性的伤疤。

由于陈赓和蒋介石交往不浅,蒋介石并不敢加害于陈赓。陈赓趁机逃离软禁后,专门去找王根英准备带她一同回苏区,结果王根英当时正躲在亲戚家,陈赓来不及找,便交待将孩子留给外婆抚养。

王根英牺牲之后,陈赓坚持每月给岳母寄去生活费,尽半子之谊。陈赓病逝之后,傅涯接过“接力棒”,除了继续照顾王根英的母亲外,还亲笔为王根英撰写了传记。

2010年傅涯病逝前,特意交待陈知非,一定要让他父亲与母亲合葬。为了满足傅涯的遗愿,孩子们将陈赓的骨灰从八宝山取出后,将他们夫妻三人合葬于陈赓故居后的山上。

0 阅读:2

岁月如梭人难处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