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日,教育行业可谓是坏消息连连,各地关于教育方面的负面新闻此起彼伏。
而柳州也不甘人后,有家长爆出,当地一所小学,学校的老师先是统计在校学生的父母学历职业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学生课堂座位的排定。
此消息一出,社会哗然,大家都在质疑学校这方净土为什么也要与社会这个熔炉接轨,为什么本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孩子,连个座位的座次还要受到父母的社会地位的牵绊?
后续,柳城县教育局出来澄清,说是该所学校确实对于孩子父母的学历、职业信息进行了采集,但是并不是为了排座次用,而是为了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云云。
在这里,小编就更加疑惑了,这算不算“按下葫芦浮起瓢”呢?
对于这个解释,小编的疑惑在于,如果说根据家长的学历职业信息只是用来排座次的话,那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还算是相对公平的教育,毕竟这个针对性还是相对客观的。而现在所说的根据家长的学历、职位来提高教育质量,就有更多的意味在里面了吧!
你们打算怎么针对本科以上学历家长的孩子呢?当作重点对象培养?
你们打算怎么针对高中以下学历家长的孩子呢?提前战略性放弃?
你们打算怎么针对当官的家长的孩子呢?提前当公务员培养?
你们打算怎么针对有钱的家长的孩子呢?提前进行金钱的勾兑?
你们打算怎么针对没权没势的农民的孩子呢?提前向其灌输接受被社会淘汰和遗弃的思想?
……
咱们国家是一个讲究人人平等的国家,当今社会已经产生了一些背离这条原则的现象,大家也又重新有了阶层的概念。而教育本该是一方净土,很多人还指望着通过教育来跃龙门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蜕变。而这所学校包括教育局却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打破这种环境,还自我感知良好,真的令人痛心。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你认为学校也好,老师也好在做好教育本分的同时该那么详尽的掌握学生父母的学历、职业甚至家里几套房、几辆车、房子多大、车子多好等方面的信息吗?
点点关注不迷路,文章右上角关注下小编账号,每日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