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是检测糖尿病人血糖情况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人是重视餐前血糖,而不重视餐后血糖。其实这样是不对的,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各有各的用处。
我们知道餐前血糖的标准值是3.9~6.1,如果大于7.0且不同时段,不同日期测三次以上都大于7.0,即可以被诊断成为糖尿病,而餐后血糖正常值是7.8以下,超过11.1且不同时段,不同日期测三次依然超 11.1就可以被诊断成为糖尿病。

当空腹血糖在6.1到7.0之间,而餐后血糖正常的是我们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如果餐前血糖在6.1~7.0之间,餐后血糖在7.8~11.1之间,我们称之为糖耐量降低。因此餐前血糖和餐后血糖各有各的用处,都是同等的重要。
空腹、餐后测量血糖,常见的3个误区:1.早起注射胰岛素,空腹检查血糖
早上起来注射胰岛素,然后再空腹到医院检查血糖,在此期间会不会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先不讨论,但是就单单这样操作下来血糖一定是低的,而我们测空腹血糖是要去测这个病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
如果用了胰岛素再来测餐前血糖,得出来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相当于在无形中增加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量,进行了人为的作弊。况且空腹血糖是指每一餐餐前的血糖,而不是一定要早上起来所测的血糖才叫空腹血糖。
2. 复诊前故意少吃东西
经过医生的处理将血糖降下去以后需要维持,而复诊的时候测血糖是想看看病人在此剂量的胰岛素和对症的治疗方案下,是否能够很好的维持血糖的平稳。

如果故意少吃,势必会造成血糖的偏低,会给医生一个错误的信息,让医生感觉到,在这个剂量下,这套治疗方案下你的血糖控制非常平稳,疗效比较好。这其实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做法。你的问题依然摆在那,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
3. 空腹测血糖,只是早上不吃东西
如果要测早上刚起床的空腹血糖,一定要保证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不能再进食除水以外的任何食物。
因为胃的排空是6个小时,接下来食物要在小肠里面进行吸收,当食物吸收的时候营养物质入血就会产生血糖,这样就会对第2天的检测造成误差,因此,在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就不要再吃任何的东西了。
空腹血糖升高,可能和哪些原因有关?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的因素,包括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应激状态,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2. 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指的是各种疾病或异常情况引起的空腹血糖升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 各种类型的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造成血糖升高。
② 颅内压升高:如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使得大脑组织缺氧,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引发血糖升高。
③ 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都可导致身体失水,从而刺激肝糖原分解,引起血糖升高。
④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胰岛α细胞瘤等,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⑤ 肝源性血糖升高:如严重肝病、肝硬化等,由于肝脏功能受到影响,无法充分利用胰岛素,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总体来说,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控制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做好血糖的控制工作,我们需要严格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并密切监测餐后血糖水平。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例如燕麦、玉米、杂豆类以及粗粮等,同时减少精细米面的摄入量。这些措施有助于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帮助控制餐后血糖,从而起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