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中信保诚人寿携手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信保诚人寿「传家」·胡润百富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教育报告》。该报告深入探究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构成、生活方式、财富与消费状况,以及他们在自我教育、子女教育和家族传承教育方面的目标、方式、投入与规划。
报告基于对500位高净值人士的专项研究,这些受访者平均年龄47岁,平均家庭净资产达2600万元,平均有1.3个孩子,其中一半以上为企业主。研究发现,中国拥有600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为514万户,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为208万户。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是高净值家庭最多的五个城市,但与上年相比,这五座城市的高净值家庭规模均有所下降,广州降幅最小,同比下降0.5%。
在高净值人群的构成上,企业主占比52%,与上年持平;金领占比34%,较上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职业股民和不动产投资者分别占比8%和6%,均较上年减少了2个百分点。
对于自我教育,高净值人群的主要动机包括技能和专业提升(52%)、眼界拓展(51%)以及人脉拓展(46%)。企业主更关注发现创业机会,而金领则更注重学历提升。教育方式多样,包括在线学习平台(76%)、阅读书籍/专业报刊(68%)、企业研学(60%)、工作坊/培训营(46%)、私董会/研讨会/闭门论坛(40%)、高管教练(38%)以及MBA/EMBA/DBA等课程(37%)。在投入费用方面,高净值人群对私董会/研讨会/闭门论坛的年均投入资金为33万元,对MBA/EMBA/DBA等课程的年均投入资金为40万元。此外,七成高净值人群聘请了私人顾问,年均总投入为13万元,主要聘请的私人顾问包括私人资产规划师(28%)、私人律师(23%)、私人健身教练(20%)和私人教育规划师(18%)。金领人群更倾向于聘请私人教育规划师用于自我教育,显示出对自我教育的高度重视。
展望未来,高净值人群对自我教育的投入意愿较高,尤其是在线学习平台(46%)、企业研学(37%)、阅读书籍/专业报刊(26%)和参加MBA/EMBA/DBA等课程(24%)。
在子女教育方面,超过一半的高净值人群希望子女达到硕士以上教育程度,估算的子女教育总投入约为460万元,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平均每年学费支出超过20万元。教育资金规划的“前置化”趋势明显。30%的受访者希望子女达到硕士教育程度,24%希望子女达到博士教育程度,仅有7%希望子女的最高教育程度是本科。子女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现金类(74%)、固收类(56%)、权益类(54%)和保障类(30%)。低龄教育阶段的家长更关注保障类资金,尤其是教育年金的重要性。
在子女留学方面,高中阶段约两成高净值家庭的子女在海外就读,高等教育阶段超四成就读于海外。四分之三的高净值家庭有未来送子女出国留学的意愿,而留学后约八成家庭计划让子女回国发展。
对于企业家的传承教育,价值观与精神的传承成为主流趋势。为了强化子女的接班能力,企业家通常会帮助子女建立人脉网、制定明确的接班计划,并安排子女进入家族企业历练。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指出:“高净值家庭平均每个孩子总投入近500万,其中四分之一投入1000多万,主要用于国内非公立学校教育、三年出国留学规划以及留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高净值家庭最希望培养孩子乐观自信、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的品格,在能力方面,最关心的是领导力、创新力、协作力、判断力和分析力。”他认为,教育在中国一直备受重视,虽然近500万的教育投入看似较高,但这是20年的长期投入,且主要集中在高中和本科阶段,与美国和英国的高净值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