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出现干烧心,打杀菌剂不仅没用,甚至加重病情,咋回事?

嘉慧观察美食 2025-02-09 19:40:35

“干烧心”是众多菜农在种植白菜的时候常常遇到的问题,尽管是添施了不少杀菌剂,但是白菜的“干烧心”症状却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这是为何?

这就引起了小编的好奇,于是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走访和调查,终于找到了“干烧心”背后的真因。

“干烧心”的成因和症状。

这种现象其实是生理性病害的一种症状,而这种病害则主要是由于缺少营养或者微量元素造成的,而导致白菜“四分之一”的心叶烧心的主要病理原因就是生长期缺钙。

以白菜为例,当白菜生长期缺乏钙元素的时候,就会导致“四分之一”的心叶出现发黄、变干甚至腐烂的现象,最终从心顶向外扩展到整棵植株,导致整棵植株都是枯死状态,那么,这种“干烧心”的现象到底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钙,其次就是养分吸收不平衡等原因。

在初期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是发现心叶有一些枯萎,只有在之后才会发现淋病,或者连根拔起的时候才会发现整个植株都是枯萎状态,所以一定要这样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如果将“干烧心”这一现象放任不管的话,对于产量来说无疑是非常损伤亩产量的,同时也会对品质造成影响,那么造成“干烧心”的原因主要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造成“干烧心”的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钙,其实“一分一粒”之间都是有学问的,其中每一种作物都有自己相应的营养需要。

如果没有合理的养分流入,并不是缺点什么元素,也会导致“干烧心”,这就需要根据白菜自身的需要去合理施肥。

以钙素来说,在营养元素中,它就是一个相对大宗元素,同时也是刺激的元素,植物吸收氮素的时候,会对钙产生需求,这是植物自身的特性。

而且如果能更高效吸收氮,那么必然会对钙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当氮施多的时候,就会对钙有所需求,并且这种旺盛生长的状态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同时也是需要营养最多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做好合理施肥。

其次,氮素有利于合成生长素,但其又通过抑制茎尖形成来调节钙素。

在定植后的生育初期,植物体会优先将吸收上来的钙进行存储,以待后续使用。

在生育初期的时候,由于氮源比较少,同时日照又比较短,所以影响了光合作用,随后还会减少钙素的吸收,在此过程中,由于叶片中含有较多的汞酸胺,加上短日照,使得叶片中的钙素含量较少,从而影响了茎尖的形成。

这时如果没有做好合理施肥,又缺乏光照的话,就会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同时还会减少煅烧、发育和分化,以及呼吸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干烧心”。

预防“干烧心”的措施。

整体上看,维持适当的钙浆液浓度,对于防止“干烧心”是非常有利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避免造成钙不足的工作。

众所周知,钙这个物质并不容易移动,因此,要想达到向生长点供给足够养分的话,我们就需要增加叶面的输送作用。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喷施含钙叶面肥,对于这一措施,我们不能只注重频率上的使用,同时也要考虑时间上的喷施,在不同生长阶段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同样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在白菜苗期的时候,每喷一次第三次,第六、七次的时候都需要喷施含钙叶面肥,以及喷施浓度在0.5%至1%之间,这个浓度对于预防“干烧心”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一些含有许多经验技术的网站上也提到了一些防范措施,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可以用早晚或者阴天来进行喷施,而在北方地区则会选择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喷施,这些小技巧对防止“干烧心”也非常有帮助。

这可以避免强烈阳光射入,使得肥料水分蒸发过快,影响喷施效果,所以规避这些有利于保持较高湿度温度的措施,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时我们在定植后的十天内,最好不要喷施其他激素类肥料,这一点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诱导出“干烧心”,比如连续干旱、土质差、硬茬、粪便积等都有可能导致”干烧心”,所以要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还要注意及时浇水和休耕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提高白菜抵御“干烧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增加有机肥等措施,可以采取适时轮作,保持一定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深耕层等等,这些都能够提高白菜的抗病能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