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试射,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吗?

敲开智慧之门 2024-09-27 16:39:07

东风-41/31AG已经进行试射!

对于我国而言,够用吗?

国产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试射的消息引发了讨论热潮,从目前出现的高清发射图片来看,究竟是东风-41,还是东风-31AG暂且存疑。

毕竟这两款洲际弹道导弹的真身还未曾出现过,都是以被装进发射车里的形式出场,不过,东风-41要比东风-31AG的体型大是必然的。

而从曝出的现场图片来看,这枚洲际弹道导弹呈现三级结构,从下至上弹径逐渐变小。

弹头顶部有一个外凸的圆片状物体,该圆形物体的主要的用途就是为了:在洲际弹道导弹飞行时能够产生弓形激波,而此时后面的弹头部分就会都被这个激波所笼罩,因此可以大大减小超音速飞行时的激波阻力,提高导弹的射程。

许多洲际弹道导弹都有这样的设计,如三叉戟2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顶部就有一个杆状物体,名为Aerodynamic Nose Spike(英译汉为“气动鼻钉”)。

具体的作用都是为了减小洲际弹道导弹在高超音速飞行时的激波阻力,达到提高射程的目的。

至于该枚洲际弹道导弹究竟是哪个型号,反正是各说各话,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

当然了,有人以射程为1.2万千米来推断其为东风-31AG,这点倒也很正常。

不过,1.2万千米的射程并非是由官方发布的,而是由外媒机构推测的,至于是否准确还有待商榷。

也有可能这枚洲际弹道导弹在试射时抬高了弹道,缩短了射程。

然而,绝大多数军迷都认为此次试射的是东风-31AG,而非是东风-41。

本人又找到了东风-31A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图和模型图,看着与公布的图片极为相似。看来,这次试射的就是东风-31AG无疑了。

无论是东风-31AG,亦或是东风-41都具备1.2万千米以上的射程,从我国本土东北部发射,还是可以覆盖美国大部分的领土。

毕竟最东北处距离美国西海岸仅有8000多千米,而美国东西跨度仅有4500千米,我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足够覆盖美国每一寸土地。

这点是最重要的,比试射的这枚洲际弹道导弹的型号是什么要重要的多。

要知道,美国已经在研发新一代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命名为哨兵。

那么,我国现有的东风-41和东风-31AG是否可以满足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呢?

要知道,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发向来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主动公布出来得并非是最先进的,或者已经有更加先进的型号处于研究之中。

而如今,公开展示了主力洲际弹道导弹的真容,那就足够证明,我国已经足够的自信,根本就不怕现役的主力装备被国外看到。

事实上,即便是看到了又如何,如今根本就没有哪个国家敢打包票说可以成功拦截洲际弹道导弹。

所以说,适当的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总会被其他国家小觑的。

言归正传,我国现有的东风-41和东风-31AG以及东风-5A/B洲际弹道导弹,是否能够满足打穿敌方反导系统的要求呢?

事实上,现役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还是传统的抛物线弹道,只不过在飞行过程中增加了导弹的机动变轨能力,以躲避反导拦截弹的攻击。

这样的洲际弹道导弹就存在被拦截的概率,终究是抛物线式的弹道还是容易被计算机给预测出来的;随后,只需要紧密的跟踪洲际弹道导弹,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发射反导拦截弹,使两者碰撞到一起,达到拦截的效果。

一般而言,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变轨主要发生在飞行中段,因为敌方进行拦截时,中段是最合适的。

终究是初段在别国境内,无力进行拦截;末端都到了本国上空,即便是将其拦截,那残骸也会对本土的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危害。

所以说,大国现有的反导系统,绝大多数都是瞄准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

而若要提高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那也就只有在中段下手;但是,洲际弹道导弹也就只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在某个时间点,某个飞行高度上进行变轨。

它又不知道反导拦截弹何时会击中它,如果说,反导拦截弹在洲际弹道导弹做完机动变轨这一套动作后才进行拦截,那拦截概率还是比较的高。毕竟过了机动变轨之后,依旧会恢复原有得弹道飞行,依然可以被预警雷达所预测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就会有所下降。

当然了,想要拦截一枚以20马赫以上的极速飞行的洲际弹道导弹,那也不是容易做到的否则全球也就只有中美两国,彻底掌握了成熟的陆基中段反导技术。

旨在为了证明,现有的洲际弹道导弹依旧存在被反导系统击落的可能性,只不过,这个概率不是太高而已。

如果说,拥有较多的洲际弹道导弹与核弹头也无需太过于担忧被敌方拦截。

关键是我国的核武器数量与美国相差太大,一旦其中有被拦截下来的,那杀伤能力就会大大的降低。

因此而言,当下还是要继续提高东风-41和东风-31AG以及东风-5A/B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争取做到没有一枚可以被美国的反导系统给拦截。

那就只有使用乘波体飞行器作为二级和弹头了,因为洲际弹道导弹最可能被拦截的阶段,就是飞行中段。

在这个阶段上抛弃传统的二级火箭弹体,换成大型的乘波体飞行器即可。

毕竟乘波体飞行器的弹道并非是一个抛物线,而是不规律的起伏式轨迹。

这还是不容易被计算机预测出来的,因此就提高了飞行中段得突防概率。

而我国已经有现成的乘波体飞行器东风-17,不过其射程就只有1000多千米,远远达不到作为洲际弹道导弹战斗部的要求。

为此,就只有在东风-17战斗部的基础上扩大体积,使用高能固体推进剂来提高射程。

其实,不必让其刚出大气层就进入不规律飞行状态,还可以,在其尾部安装一个固体助推器,等飞到一定的距离后再脱离,让乘波体自由飞行即可。

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现有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主要还是洲际弹道导弹与核弹头的数量太少,为了提高打击能力,就只有增强突防能力。不然的话,那核威慑力就比较弱了。(图源网络,侵删)

0 阅读:52

敲开智慧之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