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连喊几声报告,却遭彭老总不耐烦地斥责:叫唤什么!进来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3-27 18:36:48

“你叫唤什么,直接进来不就行了。”

听到刘亚楼在门外喊了好几声报告却一直没进来,彭老总顿时拍案而起。他大声质问刘亚楼,不耐烦地问他为什么不进来。

等刘亚楼进来之后,就看到彭老总黑着的脸。

彭老总为什么要生气,刘亚楼做了什么?

解放天津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了,东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老蒋的势力被彻底赶出了东北。之后,我党就将重点放在了华北地区。

和其他地方的国民党不同,华北的傅作义当时并没有怎么受到我军的进攻,因此他手上的兵力尚且充足。

当时淮海战役已经展开,彭老总指挥西野不断压缩胡宗南的地盘,徐帅也正在准备拿下太原。国民党左支右拙,老蒋将目光放到了傅作义身上。

傅作义是晋军将领,后来脱离了阎锡山,在老蒋的支持下自立。对于傅作义来说,老蒋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

但当时那个情况,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我党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国民党,靠他自己和我军对抗显然不现实。

但当时那种情况,他也不敢擅自动自己的部队。虽然说各个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但他很清楚,东野还在关外虎视眈眈。

一旦他有任何动作,东野大军很可能就会直扑华北。他一边想着和我党谈判,一边想着借自己手里的兵力多要点好处。

我党早就看透了他的想法,所以决定对天津动手。一旦我军拿下了天津,傅作义就会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了。

他不选择和平起义,那就只能被关到战俘营里去了。至于攻打天津的部队,则是率先进入关内的东野部队。

其实我党一开始没打算这么早打天津,我党最开始的目标是塘沽。只不过塘沽三面是水渠盐池,还有一面临海,大部队完全无法展开。

而且一旦我军攻打塘沽,平津的敌人很可能会趁机出逃。所以在经过考虑之后,我党还是决定先打天津。

为了拿下天津,我军准备了5个军22个师,加上特种部队一共34万人。不得不说,东野的火力装备确实充足,还有五百多门大炮和三十多辆坦克。

在刘亚楼的指挥下,我军以强大的火力打开了天津城门,俘虏了陈长捷。刘亚楼作为东野参谋长,本身的能力就很强。

他是苏联伏龙芝军校的优秀毕业生,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得到过苏军少校的军衔。后来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他也参加了对日作战。

作为一个参谋长,刘亚楼指挥过不少战斗。东野还弱小的时候,他甚至还亲自上过战场。其中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的战役中,都有他指挥的身影。

即便后来东野的实力逐渐壮大,但他依旧活跃在指挥一线。并且,他还成立了绘测学校,专门培养绘制地图的人才。

可以说,刘亚楼是个全面发展的指挥官。所以在决定攻打天津的指挥官之后,东野很快就敲定了刘亚楼。

事实证明,他也没有让人失望。在攻打天津之前,陈长捷放话我军永远打不进天津。事实上,我军解放天津只用了13个小时。

天津解放后,傅作义也不再挣扎,最终选择了起义。傅作义起义之后,平津战役就圆满结束了,新中国的成立也提上了日程。

在1949年10月1日的时候,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就在这天,刘亚楼接到了新任务——成立空军。

这个计划当然不是临时决定的,而是中央早就商量好的。我党确实打败了国民党,也成立了新中国,但新成立的国家只有陆军。

很明显,一个国家完整的军事力量不是这样的,我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空军和海军。

经过商议之后,空军被交给了刘亚楼,海军被交给了萧劲光。之所以选择他们俩,和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有点关系,他们都是苏联留学回来的。

当时我国的海军和空军,都需要在苏联的帮助下成立,装备也需要从苏联购买,所以他们是最合适的。

彭老总不耐烦

刘亚楼在苏联的时间很长,他是在1939年受中央委派到苏联留学的。当时我国已经陷入战争泥潭,需要更多的军事人才。

刘亚楼年轻,学习能力强,还做过抗大的校长。等他学成归来之后,他就可以帮助我党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他即将毕业的时候,苏德战争开始了。苏联也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刘亚楼也不能回国了。

为了能尽快结束战争回国,他加入了苏联红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等到战争结束后,苏联决定向东北出兵,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国内的。

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加入了解放战争,开始培养军队中的参谋人才。

正是因为他回国后的种种举措,中央认为他完全有能力组织空军。当时我国空军方面一片空白,他除了要组织空军之外,还要办学校,和苏联人购买教学器材。

接到这个重任之后,他回到东北就琢磨着要怎么办。想要办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老师和教学器材,没有这两样就办不成这个学校。

当时我国的飞机非常少,根本不可能用来教学,那就只能从老师和教材方面来努力了。

空军成立之后,他发动自己的关系,从苏联买来低价飞机。虽然当时的空军力量还很弱小,但他搭起了空军的架子。

不过刘亚楼在苏联留学的这段时间,受苏联的影响也是很深的。他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小细节,都有在苏联养成的习惯。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大规模学习过苏联模式。比如走在路上看见战友,下级要向上级先敬礼。

再比如去首长办公室的时候要喊报告,只有首长同意了才能进去,首长不说话就只能一个劲儿地喊。

对于这些繁文缛节,有些人觉得这是好的,有些人觉得这不好。毕竟有的时候这样的礼节很容易浪费时间。

而彭老总,就是觉得这些东西不好的人之一。

彭老总觉得,苏联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国学习,但这些规矩并不包含在内。这些规矩将军官和普通士兵分得太明白了,不适用于军队士兵之间培养团结感。

在彭老总看来,这些流于形式的东西都没必要,我军真正应该学习的是苏联的军事优点,而非各种规矩。

因为不喜欢这个,所以彭老总对这些规矩都不是很在意。以往有人来找他,都是打声报告或者敲敲门就进来了。

所以,彭老总也不会特意说个“进”。但刘亚楼不一样,他在苏联的时间比较长,对这些东西本身就接受良好,所以从来都是按规矩来。

彭老总没说让他进,他就以为彭老总没听到,连续打了好几声报告。彭老总其实听到了,以为他打了报告就会进来。

结果他不仅不进来,反而还一直在外面打报告,彭老总心里自然有气。

彭老总务实,刘亚楼守规矩,所以才造成了这么大的误会。

不过后来两人共事时间长了,刘亚楼也弄清楚了彭老总的性格,两人再也没有闹过乌龙,两人也逐渐培养出了默契,共同为国家革命事业作出努力。

0 阅读:29
思天阅览过去

思天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