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是什么级别,她凭什么参加接见?”
1968年,毛主席计划带着一批官员接见赴越南的干部们。然而在陪同名单中,他却看到了自己刚毕业两年的小女儿。
要知道,能跟在毛主席身边一起接见的人级别都不低,李讷才毕业两年,为什么能上名单呢?

和哥哥姐姐们比起来,李讷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虽然她出生在1940年,但她出生的时候,我党已经在延安稳定了下来。
早年为了革命,毛主席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们分别。毛主席的一生有10个孩子,其中六个失散了,毛岸英兄弟也从小不在他身边长大。

就连李讷的姐姐李敏,小时候也是生活在保育院的。后来为了贺子珍的身体着想,李敏被毛主席送到了苏联陪伴母亲。
李讷出生的时候,毛主席想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将这个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毛主席很喜欢这个小女儿,但也没落下孩子的教育。

延安虽然是大后方,但日子过得却很艰难。在最艰苦的时候,连毛主席都只能吃黑豆,李讷也从来没有喊过苦。
往往是大家吃什么,她就吃什么,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她就拿着一个小碗,乐呵呵跟在大人身后排队打饭。

虽然物质生活不充裕,但李讷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毛主席虽然喜欢这个孩子,但从来没有过度溺爱孩子,相反,他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
在教育方面,毛主席是个实打实的严父。李讷三四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开始给她启蒙,最开始的时候是教她念唐诗。

小小的李讷坐在父亲怀里,跟着父亲磕磕绊绊地念着自己不懂的诗句。九岁以前的李讷没有上过学,她所有的知识都是爸爸教的。
随着李讷慢慢长大,毛主席经常叮嘱她不要骄傲自满,在外面不要多话。有一次,毛主席问她:“你知道爸爸为什么给你取名为讷吗?”

小小的李讷摇摇头,她天真地看着毛主席。毛主席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因为孔子说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你和姐姐的名字就是出自这句话。”
在父亲身边的时候,李讷经常听到父亲提起这个从未谋面的姐姐。有的时候,她也会嫉妒父亲对姐姐的关心。

毛主席是个细心的父亲,他会发现女儿不明显的小情绪。为了这对儿未见面的姐妹俩能好好相处,毛主席在中间做了很多。
1947年,延安岌岌可危,党中央决定撤离,7岁的李讷该何去何从呢?毛主席很忧心,因为带着李讷,他怕途中出意外;将李讷寄养在当地,他舍不得。

最后毛主席下定决心,要将李讷带在身边。他这辈子饱受骨肉分离的钻心之痛,实在不忍心再和自己的孩子分开了。
就这样,李讷跟着撤退的大部队离开了。由于她年纪小不会骑马,所以战士们轮流背着她走路。后来毛主席看不下去,直接将她绑在马鞍上走。

在一路颠簸中,她和父亲一起撤出了延安,辗转来到了西柏坡。在这漫长的路途中,李讷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了自己一直读的书。
等到了西柏坡之后,她也没有落下自己的学习。在毛主席的以身作则下,李讷非常喜欢读书,父女俩经常一起读书练字,感情非常好。

等到新中国成立后,李讷也九岁了,毛主席将她送到了学校。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她却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
上学之后,毛主席从来没让工作人员用汽车接过她,而是让她自己骑着一辆自行车去上学。那辆自行车被她骑了六年,已经变得破破烂烂了,她也没换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父亲身边的这些年里,李讷自觉树立起了无产阶级思想和世界观。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是她学习的典范,随着她慢慢长大,她也出落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落落大方的姑娘。
上学的时候,她一直都隐瞒着自己的身份。

1959年,19岁的李讷上了大学。在她读大学的那几年,正好是国内最困难的时候。她从小体弱多病,工作人员都劝毛主席,要多给李讷吃点饭。
但毛主席却直接拒绝了,他表示和全国老百姓比起来,李讷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

不管身边的人怎么劝,毛主席就是不让李讷享受特权。有人问毛主席为什么,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谁让她是我的女儿呢!”
多年前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时候,毛主席就说过一句类似的话。等到现在,毛主席依旧是一句这样的话。

有人觉得毛主席狠心,但李讷非常理解父亲。她知道,父亲是国家主席,要对每个人都负起责任。自己虽然是父亲的女儿,可更是这个国家的一员。
父亲可以疼爱女儿,可国家主席要平等关爱每一个人。所以不管那段时间的日子多难过,李讷都坚持了下来。

她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解放军报》当编辑。因为工作努力上进,所以在两年之后,她就从一个编辑升为了副总编。
然而就在不久之后,美越战争爆发,越南再次向我国求助。当初越南独立战争的时候,我国就出手帮助过他们。

现在他们再次有难,我国自然不能见死不救。不过我国出于对越南主权的尊重,并未直接向他们派遣部队,而是给他们提供了其他的援助。
我国援助了越南武器装备、援助了越南资金,还援助了越南工程部队。这些工程部队帮助越南防空、修路,稳定保障了大后方。

除了这些之外,我国还专门派出了一批军官出国援越。这批军官主要是作为军事观察团,观察越军的作战,并做些必要指导的。
李讷胸中满腔热血,她一个劲儿暗示毛主席自己要上前线。女儿这般积极,毛主席心中很骄傲,但也非常担心。

因为女儿身体条件不好,援越的工作强度高,技术难度大,她实在是不合适。所以毛主席拒绝了她的请求,让她做点平凡的工作。
等到支援越南的部队准备完毕的时候,毛主席决定带人一起去慰问一下。这对那些即将赴越南的干部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关于要带哪些人一起去慰问,毛主席将这件事交给了汪东兴。汪东兴很快拟出来了一个名单,并将名单交给毛主席审阅。
让毛主席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在里面看到了肖力这个名字。肖力是李讷的化名,毛主席对此非常不满。

这次慰问,自己身边跟着的都是国家领导人,李讷才毕业两年,有什么资格跟在自己身边呢?毛主席很生气,问汪东兴这是怎么回事。
汪东兴告诉毛主席,李讷在报社表现优秀,已经成为副主编了。
这个解释没有让毛主席满意,他觉得李讷在搞特权。

于是,他告诉汪东兴,将李讷调出报社,放到农村锻炼几年。
在父亲的安排下,李讷很快就来到了“五七干校”接受劳动。她就像一个普通的群众一样,一点都没有高干子弟的架子。
在这里,李讷也第一次遇到了爱情,由此开启了她自己的一生。

李讷的一生都非常低调,毛主席虽然没有给孩子们留下很多钱,却留下了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笔精神财富也将化为雨露,深深滋养着后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