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官媒释放重磅信号:给贪官一条“出路”

闭目游神 2025-02-16 03:09:45

作为中纪委官媒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于2月13日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主动投案才是唯一正道》。文章中这样一段话:在严惩严治的强大震慑下,步入歧途者当迷途知返,主动投案才是唯一正道。

文章最后向贪腐者发出了喊话: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迷途知返、改过自新,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这表明,中纪委对贪官发出了重磅信号,给在反腐高压态势下瑟瑟发抖的贪官指出了一条出路,且是唯一的出路——主动投案自首!

2025年以来,据中纪委官网公开报道,已有至少7位厅级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投案自首。

这些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投案自首的厅级干部是:

——河南信阳学院原党委书记郑先明;

——重庆市纪委监委驻市检察院纪检监察组原一级巡视员刘艳红;

——湖南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龚文密;

——江西省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孙劲涛;

——浙江省委金融办原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原委员、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原副局长潘广恩;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德明;

——云南省昆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红斌。

“主动投案”成为人们议论的“高频词”。有网友调侃道:2025年,贪官有“出路”了,中纪委给贪官们找了一条“出路”,且是唯一的出路——“主动投案”。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贪腐者走投案自首这条路呢?

一、高层反腐意志坚定,反腐态势、力度加大

人们知道,近年来,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魄力推进反腐,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明确“保持压倒性力量常在”,释放“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2025年1月6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了高层反腐意志坚定,反腐态势、力度加大。这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二、反腐高效体制不断完善,反腐法律利器强化

新修订的监察法于2024年12月25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在6月生效并实施。新修订的监察法集组织法、程序法、实体法于一体,对保障各级监察机关正确行使职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修改后的监察法根据反腐败工作需要和监察工作特点,增加强制到案、责令候查、管护等措施,构建轻重结合、配套衔接的监察强制措施体系。这对,精准、高效地反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数据赋能反腐,据织密“天罗地网”,贪官无处遁形

所谓大数据反腐,就是借助数据汇集、碰撞比对、关联分析等,不断提高主动监督以及发现问题线索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具体说,大数据反腐就是:1.多源数据整合。建立跨部门数据库,整合财务、资产、交易、公共项目等多方面数据,比如税务记录、招标文件、银行流水等。例如现在的“天眼”系统整合政务数据,通过交叉比对来发现异常情况,抽丝剥茧,精准刺破违纪违法行为的层层“面纱”。

如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办江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唐一军案件时,专案组正是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关联搜索,进而发现了更多可能与其妻宣敏洁有关的“影子公司”、代持嫌疑人、行贿嫌疑人,一步步揭开伪装背后的真相,揪住了唐一军老虎尾巴。

利用大数据还能发现公职人员消费与收入不符、频繁进行高价采购等异常情况,让传统监督方式难以发现的问题浮出水面。像哈尔滨市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朱海拥有房产多达11套,他并未把这些房产都登记在自己名下,但相关部门通过调用大数据发现,他的11套房的水电、气费、物业费却由自己缴纳!相关监管部门由此发现并查出了朱海的违法违纪行为。这成了大数据反腐常被引用的经典案例。

四、贪官心态发生变化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同案或关联人员落马后的供述、行贿者反水揭发等情况不断出现,使贪官加剧孤立感,倒逼贪官主动寻求“止损”。

“我感到十分害怕,担心问题暴露,经常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常常在半夜梦见自己被纪检监察机关带走而吓出一身冷汗。”这是贪官的普遍心理。他们长期担惊受怕导致失眠、焦虑等身心问题,部分贪官因压力过大主动坦白以求解脱。

法律利益权衡。贪官越来越觉得,隐匿难度上升。隐瞒对抗组织调查,可能导致加重情节,影响减刑、假释等后续权益。

32 阅读:18614
闭目游神

闭目游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