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听说你下班在开网约车?"办公室里,王姐压低声音问,"赶紧学下中纪委的规定!"
老李握着保温杯的手一抖,枸杞洒了一地,这年头,连赚外快都要持证上岗了?没错,中纪委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划了条红线,以下八类营利活动碰不得!
1. 兼职取酬。
想象你白天在机关写材料,晚上化身火锅店收银员。
但凡多夹一筷子毛肚给熟人,都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2. 推销业务。
在家人群发"三舅姥爷,这款养老保险特划算"?
很不巧,系统自动识别为"新型微腐败"。
3. 有偿中介。
给开发商牵线拿地,促进市场繁荣?
这不是月老,是踩雷!
4. 承包经营。
承包单位食堂偷偷加价卖茶叶蛋?
这波操作堪比"鸡蛋刺客"。
5. 违规炒股。
某科长随口说句"新城规划",七大姑八大姨集体暴富?
《狂飙》剧情都不敢这么演。6. 参与管理营利组织。
退休领导当企业顾问,微信步数常年保持两位数?
这可以叫"躺赚式再就业"。
7. 配偶、子女违规从业。
夫人开公司专接你单位项目?
这届网友可是拿着放大镜在看《人民的名义》续集。8. 其他神秘禁区。
就像火锅店"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条留给与时俱进的想象力。
有人说公务员是当代"体制内武林高手"。
手握审批权如同九阳神功,熟悉政策好比凌波微步。
但中纪委新规就像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心法:不是不让你练功,是怕你走火入魔!
这好比是,唐僧要是开个"佛经专卖店",孙悟空搞起"花果山旅游开发",取经队伍早变成西天上市集团了。
公务员的"紧箍咒",其实是防止有人把"为人民服务"的宝葫芦,炼成"中饱私囊"的紫金铃。
别慌!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如,做写作狂人。
当年写公文练就的"字字珠玑",出本《机关生存指南》说不定能搞几个钱。
又如,当摄影达人。
检查工作的"火眼金睛",拍出的荷花能拿社区摄影赛冠军。
又如,搞非遗传承。
会议室练就的"坐如钟"功夫,正好传承木雕手艺。
某税务局小姐姐董女士业余教古筝,学员夸她:"老师手把手教的样子,像极了辅导企业报税!"
所以看看,这才叫"跨界不越界"。
新时代的规矩不是枷锁,而是让每个人在阳光下舒展的舞台。
正如《长安的荔枝》里面说的:"做官之道,贵在守住那颗鲜荔枝般的初心。"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们不妨把纪律当作"防沉迷系统",在服务人民的星辰大海里,一样也能够收获比金钱更珍贵的成就感。
商锡京
冒充国家机关胡乱造谣要承担法律责任!
年糕不粘 回复 02-18 22:46
写的狗屁不通,兼职取酬,写作兼职。中介有偿,媒婆
心中有阳光
胡说,是哪个文件规定的?文件号码咋不发出来?
去年买了个表
银行揽储呢?拆分采购呢?
qzuser
扯淡
野身文神
中计委发的吧😊
用户17xxx61
哈
闲嘴叭叭叭
你倒是多发点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