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磊
中国的智能驾驶方案,成本价已经卷到了“千元级别”。
2023年10月11日的第九届HAOMO AI DAY上,毫末智行抛出的智驾方案最低成本价格,甚至已经和一款中档智能手机的价格差不多。
(毫末董事长张凯重磅发布三款“极致性价比”千元级HPilot产品)
这提供了一个让人期待的空间——对于车企来说,3000元就能搞来一套量产L2+智能驾驶基础套件,将是一个划算的买卖——稍微包装一下就能卖给用户。
从用户角度看,如果花上3000多块钱订阅一个上车就能用的智驾系统,同样也不会有太大压力。
这样看来,汽车智驾需求释放,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类似于毫末这样的玩家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当然这届HAOMO AI DAY不止扔出这一个王炸,同时还披露了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雪湖·海若的最新成果,以及无人驾驶配送终端“小魔驼”即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在商超履约配送场景实现盈利,等等。
让人惊讶的一点在于,在成立不到4年时间中,毫末率先在行业布局了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技术发展方向,而且正在冲刺自动驾驶3.0时代。
毫末董事长张凯说,毫末是中国自动驾驶发展的新范式——坚持渐进式路线,同时对技术投入秉持长期主义。
(从左至右:毫末智行COO侯军、董事长张凯、CEO顾维灏、CIO甄龙豹)
“2023年我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市场迎来大爆发。”张凯在HAOMO AI DAY活动现场说。
根据他的说法,第二代HPilot乘用车辅助驾驶三款产品,价格打下来的同时,性能却都打了上去。
以3000元级的高速无图NOH为例,传感器方案包括1个前视相机、4个鱼眼相机、2个后角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可以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场景的行泊一体智驾。
系列方案还包括5000元、8000元级别的版本,分别对应相应定位的车型,并实现城市NOH功能。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套智驾方案组合拳明年就能量产上车。
对于毫末来说,这就算是打出了差异化。
因为现在的趋势很明显——智驾系统就是要往领航辅助这个方向去走,极大降低了用户的驾车强度(只在必要时接管车辆,角色类似于安全员)——谁能把这套系统做到足够具有性价比,谁就能把产品卖出去。
现在看来,毫末智行做到了这一点——HP170成本只有3000块钱,而且具备高阶智驾功能,还不需要高精地图,在性价比方面诱惑力十足。
成本5000块的HP370,算力达到了32TOPS,前视相机增加到2个,而且还有侧视相机,等等,特点是有一个“城市记忆行车”功能——可以记住用户的日常通勤路线,并实现领航辅助功能。
8000块成本的HP570,算力最低为72TOPS(可选100TOPS),已经可以实现城市全场景无图NOH,基本实现了从A点到B点的智能驾驶能力。
张凯介绍,目前乘用车市场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达42.4%,2025年将达70%,并普及到10-20万的主销车型上;城市NOA方面,目前占L2及以上辅助驾驶份额的17%,2025年将达70%。
对于毫末来说,差不多类似于打开了一个蓝海市场。
根据张凯介绍,毫末稳居中国量产自动驾驶第一名,辅助驾驶产品HPilot整体已搭载至超过20款车型,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突破8700万公里。
现在的问题是,毫末智行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某种程度上,毫末的玩法跟特斯拉有点像,也就是视觉为主,不使用昂贵且需要占用算力资源的激光雷达。
这就对算法要求颇高,而算法的背后又是数据——因为毫末的用户辅助驾驶里程超过了8700万公里,所以可以为毫末提供可观的数据资源。
当然实现这一点,还离不开大模型。
毫末一直向人们传播的一个关键信息是,自己是第一个把大模型引入自动驾驶的玩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在毫末,自动驾驶大模型被称为“DriveGPT”。
张凯说,DriveGPT发布200天,已经累积480万段Clips高质量测试,通用感知实现“万物识别”、通用认知具备世界知识。
他还透露,具备城市NOH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毫末HP550(原HPilot3.0),将搭载魏牌蓝山在2024年第一季度正式量产上市。
最后,毫末还发布了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小魔驼3.0,售价89999元,是全球首款9万元内中型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
目前,小魔驼已配送超过22万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