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攻占香港,仅用18天击垮不可一世的英军,切断中国海上交通线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9:13
序言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炮兵、空军、海军的配合下,向香港发起猛烈进攻。

此时的香港自1840年以来一直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驻港英军和英国总督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们虽然对日军夺取香港有所预期,但没想到行动这么快,而且大有全歼英军之势。

要知道自近代以来,日本一直以英国为师,甚至乐于成为英国在远东的爪牙,如今这个匍匐在地的野狼终于亮出獠牙,向他的主人扑去。

其实就在日本攻打香港的前一天,日军已成功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而日本敢于和美英等西方大国开战,也绝非临时起意,其野心由来已久。

香港——远东地区海上运输生命线

香港,位于中国最南端,背靠辽阔的祖国大陆,面向浩瀚缥缈的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启全面侵华战争。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东南沿海迅速被日军占领,整个海岸线沦入敌手,外部抗战资源渠道被掐断,只有香港成为获取物资的重要中转地。

国民政府通过香港将各类抗战和民生物资转运内地,极大的支援了抗战。

到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香港彻底成为孤岛,日本人也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日本人虽然恨的牙痒痒,但尚不敢动手,因为此时的香港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国人已在此经营一百年之久,如果日本贸然进攻香港,那势必引发英国强烈反弹,当前日本人深陷中国战场,是没有胆量和英国人开战的。

然而这种平静的局面没有维持太久,1939年中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自1938年10月的武汉会战后,基本止步华中,未能西进一步。

对日本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可供其支撑战争的资源濒临绝境,尤其是日本急需的石油。

日本,偏居一隅的岛国,地狭人稠,资源匮乏,其发动战争所需的绝大部分资源来自中东、东南亚及美国,而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崛起让美国十分担忧,美日关系日渐紧张。

为了遏制日本,美国宣布对日石油、粮食禁运,香港位于日本海上交通生命线的咽喉部位,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制裁极大的威胁日本的资源进口。

1939年9月,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很短时间里占领欧洲大部分领土,作为轴心国成员的日本深受刺激。

为了确保海上交通运输线的安全以及对东南亚石油的渴望,日本于1940年正式确立南下东南亚的战略,第一个目标就是攻占香港。

开战前夕:日本紧锣密鼓的备战,英国消极懒散的防御

自日本确立进攻香港的计划后,便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战争准备,为了防止情报泄露,日本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1940年6月,日军占领深圳,切断大陆与英军的联系,并以此为桥头堡向深圳运兵,过程中对武器和战备物资采取一系列伪装措施。

比如将作战物资假装成日用物资送到前线,很多体积大、数量多的作战装备在夜间灭灯运输。

同时日军规定,对英军飞机抵近的侦察行动要极力保持低调,不可轻举妄动,并严禁飞机飞向香港领空。

即便英军发起的炮击和飞机轰炸等挑衅行动,也要极力忍耐,总之就是要尽可能的伪装起来,麻痹英军。

经过精心策划,日军于1941年上半年完成了进攻香港的各项准备,只等大本营发出指令。

当日军在为进攻香港积极备战的时候,驻港英军的少爷兵们则如混日子一般,二战爆发前,英国政府极力推行着绥靖政策,甚至不惜牺牲中国利益以向日本妥协。

比如关闭了中国陆路运输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本人表面的友善让英国人天真的以为香港这块远东殖民地可以高枕无忧。

因此香港防务极度松懈,英国政府把日本对香港的进攻看作既遥远而又虚无缥缈的事情,他们甚至幻想美国可以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迫使日本放弃对太平洋和东南亚的领土觊觎。

然而没几年工夫,英国人就被迫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只不过从狂妄自信向消极避战转变。

1940年6月,英军在欧洲战场节节败退,德军对英国发起一轮又一轮空袭,英国很多城市化为废墟。

此时的英国无暇顾及香港,无法向香港派出更多兵力,而且他们认为日本人在中国大陆已站稳脚跟,以英军现有驻港部队的实力根本无法和日军对抗。

既然无法长期坚守,只能将香港打造为尽可能长期保持的前哨阵地,因此香港英军的防卫力量极其薄弱,仅有1.2万人及几十艘舰艇,且大部分是印度籍士兵。

无论从武器质量还是数量均无法和日军相比,但即便形势如此严峻,英国政府内部仍有很多人幻想日军不会冒险进攻。

直到1941年8月,也就是日军进攻香港前三个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给海军部的信中说:

“我觉得日本绝不会在已经陷在中国的同时,对抗美国、英国和俄国现在形成的反对它的联合力量,至少在三个月内不会作出任何进一步的侵略行动。”

不过与日军作战多年并且倚仗香港转运物资的国民政府还是敏锐地察觉出日军进攻香港的意向,并不断提示英国政府。

从1940年8月至1941年11月,英国在中国的帮助下加强香港防务,双方签订协议,以中国驻华南的军队协助英军守卫香港。

日本魔爪伸向香港,东方之珠仅18天沦陷

1941年12月8日早5时,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第二天,此时的香港上空尚被黑暗笼罩。

日军13架战斗机、34架轰炸机从广州机场起飞,划破黎明前的黑暗,直扑香港。

他们对启德机场和停泊在维多利亚港的英国军舰发动攻击,英军士兵来不及反应,整个机场、港口便陷入火海。

此后日军主力在火炮、海军舰艇的配合下,向香港发起猛烈进攻,仅仅几个小时,英军脆弱的空军力量就全部被摧毁,整个香港交通停顿、秩序大乱。

驻香港英军司令部接到日军进攻的消息后,立即组织军队进入战备状态,但在日军的凌厉猛烈攻势下,英军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

在此期间,中方代表曾多次向英军建议允许中国军队参与前线作战,但遭到拒绝,要知道,当时国民政府已抽调三个师抵达深圳,与日军交火。

如果英军能够有效与中国军队配合,里外夹击,说不定能保住香港,但英国却担心一旦中国军队进入香港,会影响其殖民利益,致使大好机会被白白浪费。

很快,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驻九龙的英军大陆旅被打的丢盔弃甲,仓皇逃窜,14日,日军占领整个九龙半岛,英军被迫龟缩在香港岛。

香港岛英军在岛屿四周布满要塞,配备大量加农炮、高射炮,同时在海岸线设有铁丝网、地雷区,与要塞形成火力交叉网,英军笃定可以守住香港岛,至少等到英国援军到达。

日军在攻占九龙的同时向英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投降,遭到英军拒绝。

14日当天,日军集中全部重炮和空军力量,对香港岛上的英军进行猛烈轰击。

炮弹如疾风骤雨般倾泻在英军阵地和香港岛大小城市街道,很多炸弹甚至落在英国总督官邸围围。

整个市街完全被烟尘笼罩,小小的香港岛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受如此大规模、密集的轰炸。

经过5天的炮击,英军军事设施大部分陷入瘫痪,日军于18日深夜分别在北角、不莱玛、水牛湾完成登陆。

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日军与英军展开激战,但兵少将寡的英军根本不是来势汹汹的日本人的对手,其多次反攻被日军压制,士兵伤亡惨重,西部旅旅长罗松准将战死。

20日,英军被分割在东、西两个地区,只能各自为战,从21日至24日,英军东西两个旅反复反攻冲锋,但均遭痛击。

24日,日军再次对英军劝降,但骄傲不可一世的英军“贵族”哪肯向曾经的小弟低头,再次回绝了日军。

25日,日军集中所有飞机、火炮对各英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此时的英军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援军已然指望不上,这时英军才意识到只有低下高傲的头颅才能保命。

25日19时,西方圣诞夜这天,香港总督杨慕琦宣布放弃抵抗,向日军无条件投降。

26日,日军举行了盛大的占领香港入城仪式,至此香港保卫战宣告失败,引以为傲的东方之珠落入日寇之手。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