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评丨端午节里看南北“碰撞”和东西“对话”

飞绿聊国际 2023-06-26 14:13:03

6月22日是端午节。这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划龙舟、包粽子、系红绳、插艾草等各类习俗,是端午节的“常规节目”。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至今众说纷纭。“纪念屈原说”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解释。这赋予了端午节家国情怀、追思先贤等精神内核。不过,学界很多人倾向认为,端午节与五月之“恶”有关。五月五日则被视为“恶月恶日”。究其原委,农历五月,暑气正盛、蛇虫出没、瘟疫盛行。《论衡》、《后汉书》对此都有相关记载。《白蛇传》中也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桥段。端午节因此也承载着驱邪避毒、祈福平安等文化内涵。

  ▲6月22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当天,“2023香港仔龙舟竞渡大赛”在当地海滨举行,其间进行了传统的“颁大旗”仪式,为参赛队伍祈求平安并加油打气。(图片来自中新社)

不过,自古以来中国南北方过端午的“仪式感”却有明显差异。赛龙舟是南方端午节传承千年的经典“节目”,但“踏柳赋诗”则是古代北方的“重头戏”;南方人习惯端午节佩戴装有朱砂、雄黄的香囊,北方人更喜欢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南方粽子馅儿多是咸口的,北方粽子主打甜口……端午节于是成了南北民俗“碰撞”的日子。

尽管今天南北方在端午节风俗上仍有差异,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这种差异正在缩小,甚至一些习俗的南北界线早已模糊。今天很多北方人也爱上了火腿、鲜肉等咸粽子,以豆沙、红枣为馅的甜粽子在南方也有了更多市场。古代北方的踏柳赋诗已被南方吸收演化,变为了民众兴趣盎然的踏青出游、诗歌大赛等活动。赛龙舟已不再是南方“专属节目”,辽宁、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也在端午上演着百舸争流的盛况。

未来,以端午节为媒,南北习俗有望进一步融合,折射出中国人的包容精神。这种精神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守正创新”等基因,也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丰富多彩。

中国的端午节,早在1000多年前便已走出“国门”,亚洲国家首先受到辐射和影响。日本的“男儿节”,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泰国的“曼谷节”,新加坡的“哈芝节”……这些节日均由端午节演化而来。随着东西方百年来往来密切,尤其是华侨华人脚步越走越远,端午节也进入到一些欧美国家,成为东西方“对话”的一大载体。

西方国家过端午节,总能引来当地民众的关注。他们或因舞龙舞狮、中国武术、龙舟竞赛等活动驻足,或乐于“沉浸式”体验包粽子等端午文化。由于龙舟造型极具东方色彩,且配有鼓手以及独特团队设计,与西方赛艇、皮划艇比赛有着迥异风格和氛围,吸引不少洋面孔成为龙舟运动爱好者。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端午龙舟现场,经常能看到中外选手同场竞技的画风。

兼具“好吃”“好玩”特质的民俗文化更容易俘获新粉丝。中国端午民俗也将随着粽香“飘向”世界更多角落,随着龙舟“驶向”更远之处。(完)

作者/骆栋

0 阅读:0
飞绿聊国际

飞绿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