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图拉哨所,8名国军士兵坚守4年是真的吗?其实大家都被骗了!

小松历史菌 2024-11-24 16:40:14

不知从多久开始,一则关于“8名国军士兵,在赛图拉哨所坚守4年,看到解放军前来换哨哭诉:你们咋才来换防……”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开来。

很多人被故事所感动,说他们是被遗忘的英雄,身为中国军人坚守西部边疆哨所,在坚守4年,断粮2月的情况下,依旧是没有放弃驻守边防,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在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里,也是有解放军去接管国军边防哨所的桥段,至于是不是赛图拉哨所就不知道了。

那么,赛图拉哨所,8名国军士兵坚守4年的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

说实话,很多人选择去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它给人带来的感性思维,用解放军和国军这两军的哨所换防来制造流量点。

至于是不是真的,从我个人而言,赛图拉哨所的故事是“半真半假”,细节就听我慢慢分析来看!

首先,赛图拉哨所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通往中亚的重要口岸,也是通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咽喉要道。

哨所的修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朝廷曾派绿营兵在此设卡。

公元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后,清政府便设置了赛图拉卡。

随后,百余名清军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跋涉数月,赶到赛图拉建立了军事哨卡,赛图拉也从此成为了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

光绪年间(具体是在光绪十五年),清政府又在赛图拉卡以东三十里地区,增设了苏盖提卡,三十里营房也由此得名。

到民国时期,当地政府成立了赛图拉治设局,随即又组织起边卡队,而赛图拉卡则有一个排(30-40人)的兵力进行巡逻防守,并一直持续到解放前。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则权威史料,对于解放军换防边疆哨所的记载:人民解放军进驻南疆后,第二军于1950年开始,以第4、第5师和第5军第13师各一部,接管中印、中巴、中阿、中苏边防。

其中,以第5师第15团的1个加强连,进驻赛图拉设立指挥所,并以部分兵力驻防三十里营房等地区,而解放军一个排的兵力直接开进赛图拉哨所,接管喀喇昆仑山边防。

1950年8月份,第4师骑兵侦察连接管蒲犁、塔什库尔干各卡要务,并控制红其拉甫山口。在接收防务过程中,解放军还平息了伪边防军的2起叛逃事件。

在史料里,并没有对赛图拉哨所的换防做出具体记载,那就不知道故事是从哪里得到的资料,能知道当时换防时,国军激动地留下眼泪,甚至说“怎么又换装了”的话语,这实在是太值得怀疑了!

之所以我说故事是半真半假,真是因为解放军在接管哨所时,确实有某些国军士兵抱怨解放军来换防太晚;假是因为解放军不可能不知道国军还在守岗,国军也根本不是4年没有换过岗。

其实,正是因为赛图拉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腹地,人烟特别稀少,外人几乎对其不咋涉足。

所以,很多网友对赛图拉的历史地理知识缺乏,很难考证故事的真实性,只是被故事所塑造的中国军人坚守哨所的精神所感动,才得以在网上广泛流传。

不过,故事确实还有点违背历史事实。

按照史实来说,我人民解放军作为胜利之师,去赛图拉卡接收起义部队,接管边防哨所,而国民党军队是作为失败者,向我军交出防务,并听候我军处置。

但是,在故事里却变成了解放军意外发现国军守卡部队,对前来换防的解放军感动地潸然泪下,故事似乎是将国民党军描述成坚守边疆哨所的英雄,甚至令解放军崇拜。

所以说,故事虽然确实是有些感人,但是还是有些褒扬国民党军的成分,这类故事不应该只是感性,而更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

还有一点,就是赛图拉哨所的海拔在3800米以上,守卡部队的给养要从下面转运上去的,不要说断粮2个月,在那样的高寒高海拔地区,断粮几天一般人都受不了,而且还4年没有换防,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当然,在网络上针对赛图拉哨所的这则故事真实性,也是有很多人讨论,有人认为是真的,有人认为是假的,还有人和我一样觉得“半真半假”。

当然,历代以来,守边戍国的将士确实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对于英雄的故事创作,一定是要基于真实历史的,否则也是对我解放军战士的不尊重。

至于赛图拉哨所故事的真相,直到今天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依然是共和国的边疆哨所,有解放军战士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保卫着祖国的安宁。

最后,向我们所有驻疆守边的解放军子弟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 阅读:5

小松历史菌

简介:独立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