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国民党军撤退台湾后,生活过得怎么样?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小松历史菌 2024-10-02 22:13:37

1949年前后,随着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在大陆地区,优势兵力被消灭殆尽,60万国民党军随即被撤退到台湾。

在撤军台湾前,蒋氏开了一场动员大会,他激情高昂地对着手底下的士兵说:“将士们,我们一定会返回大陆的,这些只是暂时的。”

当时,很多国民党士兵误以为撤军台湾,只是短暂的离别,并没有意识到国民党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何谈反攻呢?

在横渡台湾海峡,来到台湾后,这些国民党士兵第一次来到如此陌生的地方,面对巨大的文化和语言差异,让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融入。

当时,随着蒋氏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士兵,基本上都来自于外省,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导致本地居民对他们不待见,这些渡海而来的国民党士兵,心里五味杂陈。

那么,这60万国民党军士兵,撤退到台湾以后,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呢?他们又有多少人成功实现了和祖国大陆家人的团圆呢?

有过相关统计,60万来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超过50万都最终没有踏上大陆故乡,他们从年轻气盛到满脸皱纹,却没有得到亲情的圆满。

当时,很多来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因为基本上经历过战乱,也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就导致他们日后退伍后,在台湾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这些国民党士兵,自从踏上台湾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多了一个身份,叫做“老荣民”, 也叫做“荣誉国民”。

然后,再加上这些国民党老兵,又是来自于祖国大陆,在台湾根本就没有亲人,除开能够扛枪外,也没有其他的技能和本领,很多老兵在部队时还能生活得比较滋润。

但是,在退休后,身无一技之老兵,便只能依靠微薄的退伍金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解决个人温饱,而有生意头脑的老兵,则靠着赚生意赚钱发财,更想着早日拿着钱和大陆家人团聚。

1954年11月,国民党当局,为了保障这60万国民党军的退役后生活,专门设立了“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安置和辅导国民党军退伍士兵转业。

当时,作为委员会副主任的蒋经国,为了给退伍老兵做好充足物质保障,为这些“荣民”们还建立了农场,让他们种植水果和农副产品,实现自给自足,还能售卖经营。

然后,蒋经国又在屏东、花莲等地修建了“荣民之家”,也就是一些专门针对国民党退伍老兵的住所,还有眷村这样的集中居住地,相当于他们在台湾的另一个家乡。

同时,为了方便退伍老兵的医疗,蒋经国又命人在台北建设“荣民总医院”,主要就是为荣民看病治疗,费用也是比较低,荣民也算是享了一点福。

不过,由于荣民很多,导致台湾地区的农场无法完全安置,而后当局又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修建台湾第一条连接台湾东部与台湾西部的公路,这便是中横公路,数万荣民得到了工作,并靠自己体力赚到钱,最终活了下来。

当然,这些来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在台湾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是付出了流血牺牲,在修建中横公路期间,便有百余人的伤亡代价。

对于这些退伍后的荣民来说,他们心中始终挂念的还是祖国大陆的故乡和亲人,他们始终无法融入到台湾生活,但是当时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导致荣民回家之路非常艰难。

直到1987年11月,两岸关系缓和,台湾当局基于人道立场,放宽探亲限制,放开老兵返乡探亲,许多国民党退伍老兵才得以回到大陆团圆。

第一批老荣民,在当年12月便幸运地踏上返乡路途,并成功和家人团聚。

但是,也有很多国民党退伍老兵,直到死时也没有再见到故乡和家人,他们在死前更是交代,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大陆家乡。

1 阅读:17

小松历史菌

简介:独立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