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越冬池建造,长白山林区用,防冻层设计,参数差异显著

小鹤养殖 2025-02-19 21:44:15

林蛙越冬池建造:长白山林区的防冻层设计与相关要点

在我国北方的广袤大地上,长白山林区宛如一颗绿色明珠,这里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是众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而在众多的动物中,林蛙备受关注。林蛙可是有着不少独特之处的。它体型比普通青蛙略小一些,身体呈褐色,布满了不规则的斑纹。林蛙在美食方面价值很高,其肉质细嫩鲜美,尤其是雌性林蛙体内富含的蛙油,这在市场上可是很有名的滋补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滋补作用可不小。据我了解,一只林蛙在市场上能卖个不错的价钱呢,所以很多养殖户都想在林蛙养殖上分一杯羹。

长白山林区是林蛙的优质产区,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林蛙养殖有一定要求。我们都知道,季节交替对林蛙来说就是生存的考验,尤其是冬天。在东北的冬天,气温那可真是够低的,常常会降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甚至更低。对于林蛙这种需要冬眠的动物来说,要是没有一个理想的越冬环境,那可就悬了。

我想起一个网友分享的故事,他说在长白山附近有个小养殖场,之前就是因为越冬没做好,导致损失惨重。所以咱们得把越冬池建造好,特别是防冻层设计得得当,这可是关系到林蛙能不能好好过冬的大事儿。

林蛙养殖场景有家养、养殖场、农场、散养等多种。像规模大些的一般会选择在养殖场,养殖场地大,方便管理。像一些小规模养殖户或许会选择散养,在山林里圈定个范围,让林蛙自然散养。但不管是哪种场景,冬季越冬池防冻层都得好好设计,因为越冬池是林蛙冬眠的地儿,要是防冻层不行,这寒冷的长白山可就太欺负林蛙了。

说到防冻层,在长白山林区的林蛙越冬池建造中,有很多细节得注意。不同养殖户根据自身经验和这片土地区域特点,对防冻层有着不一样的设计。一般来说,要考虑到气温、土壤、池体大小等多方面因素。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像东北老张的养殖场。东北老张在长白山林区那也算是个有经验的林蛙养殖户。他的养殖场规模不算小,养殖了有好几亩地的林蛙。在这几年的养殖经历中,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越冬池建造方案。

老张说,他在建造越冬池时,首先会对场地进行选择。一般要选在那种避风向阳的地方,这样能让林蛙在寒冷中更暖和些。挖池子的时候,深度得考虑,一般会挖到 2 - 3 米深,池子底部面积也得算好。底部铺的防冻层,他采用了很多层,每层都有讲究,比如沙层、土层混合的厚度。

对于南方湿热/北方干冷环境应对也不同。南方要防涝防水,北方重点在防冻。在北方,像长白山这样干冷的地方,冬天的湿度也低。建造的时候,土壤的选择也很重要。得用那些保湿好,但又不至于水分太多的土。有些养殖户在这方面没注意,用了排水太快的土,结果冬天防冻层干了,就起不到作用。就像河北那边的一个林蛙养殖户,因为没考虑到土的保水性,冬天防冻层干了,林蛙被冻了不少。

除了土壤,植被覆盖也能影响防冻效果。长白山林区周边,有很多不同的植被种类,像红松、白桦、黑桦、樟子松、杨树等。这些绿植对越冬池周围的环境有不同的影响,有些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保湿作用,有些则可能因为树木生长影响光照。

先说红松,这树高大挺拔枝叶茂密,冬天能挡点风,可冬天它掉光叶光秃秃的也没啥保暖作用。白桦和黑桦呢,树干笔直叶子薄,对光照和温度影响不大。樟子松是常绿的,冬天看着就坚毅,可它枝叶也没太厚实保暖作用小。杨树树枝伸展在冬天树枝上的积雪落下能有点土壤保湿作用,但总体来说这些绿植都算不上对越冬池防冻层有决定性影响 。

老张刚开始也不懂,他就按照一般南方越冬池建法,没考虑那么多本地因素。结果林蛙产卵量和孵化率都降了不少。后来他听说南方湿热地区种了芦苇,夏季降温效果好。他寻思这越冬说不定种松柏类绿植保暖,就在周边种了些油松、侧柏。发现油松在北方冬季比南方长得差,保温效果也不佳,侧柏倒是还行但也有限。南方的绿萝在室内冬天都得搬屋里保暖,像长白山那么低温它在外面根本活不了。

除了这些因素,防冻层的具体构造方法也有讲究。像长白山的冬季时间比较长,林蛙从 10 月中下旬就开始进入越冬阶段,一直要持续到来年的 3 月下旬到 4 月上旬,在这五六个月的时间里,越冬池的环境必须稳定。这就要求防冻层能长时间维持一定的温度,所以我们在建造的时候,不仅要选用合适的材料,还得根据林蛙的生长情况,合理设置防冻层的结构。

有些林蛙养殖户,就像东北老李,他的防冻层是分了四层的。第一层是防水层,他选的是专业防水卷材,这样就能防止地下水渗到越冬池里;第二层是隔热层,他采用泡沫板,这样热量不容易传导出去;第三层是保温层,他选用的是棉被,棉被既厚实又柔软,能很好地保持温度;第四层是土壤层,他用的土都是疏松的表层土,在土里还放了一些稻壳,稻壳能起到通风的作用,让土壤保持一定的透气性。老李说,用了这套防冻层系统,他的林蛙在冬天很少出现问题,养殖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另外,还有一个案例值得一提。在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叫王姐的林蛙养殖户。她刚开始养殖林蛙的时候,由于不懂越冬池的建造,就随便挖了个池塘,也没有做防冻层,结果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的林蛙死亡。后来,她经过向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养殖场的越冬池建造方法。

王姐的越冬池,底部的防冻层是采用了两层设计。下层是 30 厘米的砾石层,砾石之间的空隙能够较好地进行透气和排水,上层的 20 厘米厚的马粪层,马粪在腐烂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而且在防冻层的外围,她还用木板做了围挡,这样可以防止雨水和地下水过多地渗入防冻层。

其实,关于越冬池的建造和防冻层的设计,不仅仅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需要养殖户们去探索和总结的。比如,在长白山林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性质和气候条件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冻层的设计方案。又比如,在越冬池的管理方面,除了保证防冻层的正常运行,还要注意水质的调节、林蛙饲料的投放等问题。

在这里,我想和广大的林蛙养殖户们讨论一个问题:在长白山林区建造林蛙越冬池,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防冻层设计和建造方法,你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想法或者方法呢?或者你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关于越冬池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交流,共同进步。

当然,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红松、白桦、黑桦、樟子松、杨树这些常见绿植对越冬池周围环境影响,像紫椴、赤松、水曲柳这些长白山地区的绿植在冬季也有各自特点。紫椴冬季叶落光树干粗壮在林蛙池附近能挡风,但树冠低对光照影响大。赤松冬季也掉叶,树皮裂缝多,其树枝形状对光照和通风影响不大。水曲柳树形优美,树干通直,但在冬季没太多保暖作用。

在建造越冬池的初期,测量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养殖户要精确测量周边的地形地势,确保越冬池的形状、大小、深度都科学合理。特别是那些地势低洼的养殖场,得在规划阶段就要考虑排水的问题,不然的话,冬季的积水很容易就会渗进越冬池,破坏了防冻层的保温效果。

在建造的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也要严格把控。比如保温材料,如果是质量不过关的,可能就起不到相应的保温作用。在长白山有养殖户因为一时贪便宜,用质量差的棉被做保温层,结果到冬天林蛙池温度降得厉害,林蛙纷纷死去。在浇筑的时候,也要确保每一层的厚度都符合要求,这样才能使越冬池整体的保温效果达到最佳。如果施工不够精细,比如保温层有缝隙或者是土壤覆盖不均匀,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防冻层的使用效果。

还有,后续的检查和维护也是不能忽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防冻层可能会出现破损或者是老化的问题。养殖户要定期检查,就像定期给林蛙池检查水质一样。有的养殖户在防冻层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结果就看到林蛙在冬天陆续死亡。像辽宁有个小型林蛙养殖户,在第二年春发现林蛙死了很多,检查发现是防冻层之前被老鼠咬坏了一处小口,雨水渗进去结冰,把林蛙冻死了。

总之,在长白山林区建造林蛙越冬池,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从最初的测量规划,到材料的选择,再到施工的过程,以及最后的检查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心对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造出适合林蛙冬眠的良好环境,提高林蛙养殖的成功率。

最后,还是那句话,林蛙养殖是个精细活儿,尤其是越冬池的建造更是重中之重。希望我们上面分享的这些经验和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大家在林蛙养殖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是新发现,一定要及时交流,这样才能让整个林蛙养殖行业发展得更好。

0 阅读:0
小鹤养殖

小鹤养殖

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