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中国城市报 2024-09-24 20:44:00

云浮山清水秀,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70%。图为位于云浮市郁南县的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云浮市委办公室供图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云浮,于1994年建市,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重要一环。近3年,在广东省公布的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云浮有8项指标总量前移进位,17项指标摆脱全省末位;今年上半年,有14项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10位,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恰逢云浮建市30周年。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云浮,对话云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荣春,探访这座山区城市建市30年来的经验启示,解锁新时代新征程欠发达地区破局出圈的“云浮密码”。

云浮全面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图为南广高铁在云浮境内飞驰而过。(云浮市委办公室供图)

全面摸清家底找准发展思路

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一直是历届云浮市委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

2021年12月,七届云浮市委在卢荣春带领下,接过历史“接力棒”,深刻反思建市发展历程。调研发现,云浮与自己比,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经济总量、财政实力比建市之初分别增长了10倍和38倍;但与省内其他兄弟市比,发展差距却不断拉大,经济总量由建市之初排全省第14到如今的全省末位。

“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影响外,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主观认识存在局限性,对云浮市情认识不够充分、把握不精准,没有真正找到一条符合云浮实际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难题的新路子。”卢荣春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云浮“四大优势”明显。一是人文优势。云浮人杰地灵,素有“禅都”“石都”“硫都”的美誉,拥有禅文化、石文化、西江文化、南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五大文化”,是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乡,也是岭南人祖先发祥地;先后涌现出明朝陈璘将军及近代邓发、蔡廷锴、叶季壮等著名人物。二是生态优势。云浮山清水秀,全市森林覆盖率接近70%,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三是区位优势。云浮地处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内圈层”,西江纵贯全境,是大湾区市场联通辐射大西南乃至东盟各国市场的“桥头堡”,正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四是资源优势。云浮矿产资源、清洁能源、林下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其中硫铁矿储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可开采建筑石料达443亿吨。云浮还拥有禅文化、石文化、硫化工、温氏企业、南药产业、西江水等“六张名片”。

“制约云浮市发展最现实的问题是产业基础差、财政实力弱;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紧迫的问题是民生短板欠账多;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缺乏;最核心的问题是思想不够解放。”卢荣春说。

2021年以来,云浮市委新班子坚持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坚持从“云浮有什么、云浮能干什么、云浮将来想干什么”这个基本逻辑出发,提出“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区域协调发展的“反弹琵琶”路径,全力以赴推动云浮“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云浮聚焦民生补短板,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图为云浮市云安区鲲鹏小学。(云浮市委办公室供图)

一张蓝图干到底打好长中短结合“组合拳”

经过长期调研和总结反思,卢荣春深刻体会到,欠发达地区由于不具备技术、资金、人才的比较优势,简单复制珠三角发展轨迹,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永远处于“追跑”的不利位置。“换届后,我们立足对云浮发展现状的分析判断,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坚持‘美丽云浮、共同缔造’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力推动云浮区域协调发展。”卢荣春说。

针对云浮的“四大优势”“六张名片”以及存在的“五大问题”,云浮新一届市委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思路,在“一二三”上发力,即立足“粤北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锚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这一个目标,动员全市上下同向发力、团结奋斗;牢牢把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和“抓经济发展就要抓财政”这两条主线,通过发展经济、盘活资产资源等做强做大财政解决民生问题,把云浮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高地,反向吸引大量人才回流,进而促进制造业、服务业高端发展;聚焦“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这三大抓手一体发力,其中园区经济立足“长期”,布局培育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三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十大园区产业”;镇域经济聚焦“中短期”,结合“百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镇街职能从以社会管理为主、向经济和社会“两手抓”并重;资源经济着眼“短期”,通过出让大矿和净矿重点解决财政薄弱和民生欠账问题,打出一套“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组合拳”,重塑云浮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经过近三年的大胆探索、攻坚克难,云浮市的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从2021年的0.28降至2023年的0.2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21年的1.57降至2023年的1.53。先后办成了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瓶颈路”贯通、“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供水、绿化美化等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新增14所学校、3.38万个学位,持续深化健康云浮建设……

2022年,云浮市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获评年度全省工业稳增长优秀城市。2023年,云浮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美丽宜业之城”。

“短板就是潜力板。实践证明,云浮是个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地方。我们深刻感悟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欠发达地区是大有可为的,是能够改变落后面貌、实现错位发展的。”卢荣春说。

云浮坚持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图为云浮市新兴县不锈钢餐厨具“智”造车间。(云浮市委办公室供图)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

今年是云浮建市30周年。卢荣春表示,云浮作为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契机,更是抓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云浮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谋划推动云浮区域协调发展长远之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在发展战略上,云浮将紧紧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纵深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持续优化完善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软硬联通、高水平对外开放、城市区域合作等机制,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一方面,全力融湾、接受湾区辐射,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反向飞地”模式,致力把云浮打造成为大湾区优质资源“供给地”、产业转移“首选地”、溢出功能“承接地”、科技成果“孵化地”、文化旅游“休闲地”。另一方面,突出绿色生态的国际化、特色文化的国际化、优势产业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思维视野的国际化,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瞄准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建设RCEP产业对接合作区和县域产业对接基地,持续做强做大云浮经济体量,更好地服务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发展目标上,云浮市将锚定“248”战略目标体系砥砺奋进、勇毅前行。“2”即两年上台阶,通过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4”即四年大发展,促使云浮与珠三角、大湾区发展质量的差距明显缩小;“8”即八年大跨越,推动云浮发展质量全面迈进湾区“第一方阵”。

在发展战术上,云浮将聚焦“365”竞标争先体系攻坚发力、多打“单项冠军”。“3”就是巩固三大优势(先天禀赋形成的竞争优势、先行先试形成的竞争优势、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竞争优势),对已是“单项冠军”的工作,持续巩固提升,保持领跑态势。“6”就是竞逐“六条赛道”(纵深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绿美云浮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具备条件拿“单项冠军”的工作,创造条件促成单项冠军;“5”就是打响“五场持久战”(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补民生短板),对薄弱环节的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力争中上游。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1 阅读:123

中国城市报

简介: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城市观点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