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他从副总理变成工人,被罢免职务后安慰妻子:我不会自尽

裂谷长河本人 2024-12-10 11:02:40

1978年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发展水平缓慢,时任国家副总理的孙健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奔波于各个城市,此时他接到中央停职调查的通知,要求其立即放下工作接受调查。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孙健并没有得过分焦虑,对将其下放到地方劳动的决定欣然接受。

在那个特殊时期中,不少人被调查、被撤职,甚至成为阶下囚,但孙健对此并不担心,回到天津老家后,孙健对满脸忧愁的妻子说:“清者自清,不要为我担心,要相信组织,我不会想不开的,你把心放到肚子里。”

孙健从众人敬仰的副总理被突然下放到地方劳动,如此大的身份反差,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孙健如何应对?

穷小子的成长之路 笨鸟先飞

孙健是河北定兴人,这个1936年出生的北方汉子从小懂得“穷人孩子早当家”的道理,他不仅早早就承担起了家中的大小家务,甚至在15岁就开始去最苦最累的内燃机厂谋生,他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让父母少操点心。

如同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天津内燃机厂采用“老带新”的学徒模式。

初来乍到的孙健被安排在翻砂工岗位,孙健需要将砂子与粘结剂、水等混合,形成适合铸造的砂型原料,对人的体力和耐力要求极高,孙健对此毫无怨言,其认真拼搏的工作态度领导看在眼里。

在几年时间里,孙健几乎轮流担任了厂里各个岗位,对设备的运行了如指掌,正是他不断拼搏和努力的性格,从学徒一路成长为车间主任。

1973年,孙健被任命为天津市市委副书记,分管工业。

任职期间,孙健为了全面摸清天津市的经济水平,马不停蹄地跑了600家企业,甚至对企业职工的家庭背景一清二楚。

两年后,孙健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政治觉悟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对于这项殊荣,孙健并没有沾沾自喜,更多的是诚惶诚恐,在那个特殊年代中,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

首次担任副总理的孙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南海大厅,内心忐忑不安,尤其在面对周总理安排工作时,都不敢直视其眼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越是惴惴不安,越能代表一个人对自身责任的重视。

周总理坚定地对孙健说:“年轻的同志担子很重,要多了解基层情况,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孙健的认可,更是一种任重道远的期许。

年仅39岁的孙健时刻牢记周总理教诲,他在副总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在任期间把全国各个城市都跑遍了,只为能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地方经济。

孙健始终秉承着“笨鸟先飞”的原则,别人用一天搞懂的经济逻辑,他可以用三天。

不仅如此,孙健待人接物非常谨慎,与他共事的人谈到孙健都竖起大拇指,对待基层工人,他不摆官架子,设身处地为基层工人想办法,出主意。

孙健从始至终不把副总理当做骄傲的资本,而将其视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

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孙健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

就算是办公室前的院子,他都要求工作人员种点蔬菜,在他眼里,浪费任何资源都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拖累。

此外,孙健从来没有想过利用副总理的职务为家人谋福利。

同为副总理的谷牧问孙健:“如果把家人接到北京来,是不是见面更方便?”

孙健一直以来把谷牧视为师傅,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学徒,于是他幽默地说:“天底下有哪个学徒能把家属带在身边?”

谷牧深知其中的道理,非常认可孙健的做法。

孙健对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并没有沾沾自喜,更多的是如履薄冰,超负荷的工作量对孙健造成极大精神压力,常常失眠,尝试各种药物依然不见效。

在孙健看来,自己一定不辱使命,尽可能多地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多一份力量。

从副总理到业务员 孙健泰然处之 吃得香 睡得着

事与愿违,1978年的一天,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孙健突然间收到来自中央的停止调查通知。

此时的中国大地上,个体命运受到特殊时期的多重影响,在此期间身居要职的人大多避免不了被审查,有些人甚至想不开直接自我了结,孙健却处之泰然,他对满脸担忧的妻子说:“身正不怕影子歪,我没有愧对国家,一定要相信组织。”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确实证明孙健所言不假,他没有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身份的转变,从国务院副总理再次回到天津内燃机厂。

孙健并未因此感到焦虑,始终铭记周总理的期许,尽职尽责,无论是副总理还是工人,他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长期困扰孙健的失眠,在孙健回到工厂后居然毫无征兆的不见了。

在厂里,孙健是出了名的“倒头就睡”。

孙健负责的销售工作,他将副总理的工作理念延展到日常的业务中,无论刮风下雨,都能看到孙健奔波在各个街道和商贩间。

难能可贵的是,孙健的工作场所从中南海变为大街小巷,并没有过分焦虑,他认为身份的转变只不过职能不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不变。

孙健在同事和朋友面前对身份的转变毫不在意,始终全力以赴地工作,尽管有些同事面对这位前副总理时感到些许尴尬,孙健依然在自己的领域内勤勉尽责。

1985年,厂里斥资4000多万采购德国生产设备,此时的孙健已经升职为厂技术改造办公室副主任,厂房由原来的几千平扩展至两万平米。

在工作上,孙健以身作则,每天早到半小时,晚下班半小时,并要求办公室人员每天早到10分钟,晚下班10分钟。

孙健的到来让内燃机厂焕发生机,两年后,孙健被评为厂里先进人物,在太长感慨良多,人生大起大落,无论身处何处,孙健对待工作兢兢业业。

从书记到国务院副总理,从副总理到内燃机厂业务员,孙健凭借坚韧不屈的性格发光发热。

孙健患癌离世,谷牧私人发唁电、送花篮

令人遗憾的是,孙健还没领到第一笔退休金,死神先行一步把他带走了。1997年,61岁的孙健因肺癌离开人世。

这位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的逝世,让人惋惜不已,北京、天津等地不少人自发吊唁,来自亲人、朋友、同事的花圈布满整个灵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谷牧总理发来的花圈。

谷牧和孙健在中南海任职期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徒关系”,谷牧年长些,对外二人同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不同领域;对内以师徒相称。

在谷牧眼里,孙健是一个纯粹的社会主义战士,尤其在和平时期更能体现孙健的优良品质。

孙健作为当时分管工业的副总理,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大量创新技术不断涌入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早期的工厂管理水平极其低下,效益低、质量差,成本管理更是无从谈起,正是孙健的大力倡导下,全国工业企业掀起轰轰烈烈的现代化管理风潮,时至今日,现代化管理理念依然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

这些工作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成效,不过具有远见的谷牧对于孙健的工作赞不绝口,师徒二人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看法出奇一致,唯有从基础设施和生产理念方面出发,才能全方位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除了工作上的惺惺相惜,二人在私下的关系极好,即便孙健在特殊时期被下放至工厂,谷牧依然认可孙健在工作和为人处世方面的态度。

不夸张地说,两人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友谊,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战友情”。

总结

回顾孙健大起大伏的人生,不由得感慨一个人只要坚定信念,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孙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了何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而我们更应当从孙健身上看到的是,做人不必过分焦虑,面对困境坦然面对,做该做的事,一个不过分焦虑的人才无论在什么领域都能发光发热。

参考资料

王筠.孙健:从翻砂工到副总理[J].文史博览,2007(09):16-18.

《山西农民报》《中南海人物春秋》7.24 顾保孜等

0 阅读:0
裂谷长河本人

裂谷长河本人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