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不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家,而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守卫祖国的疆土。"
这样的语言,听起来治愈又励志。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可教科书上一字一句记载着战争曾带给我们的苦难与创伤。
南京大屠杀的遗址在控诉着战争的残酷,叙利亚流离失所的难民、哭泣的孩童在承受着战争带给他们的终生都无法消散的阴霾。
其实和平光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够的。生活在祥和安定的中国,感叹着岁月静好。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靠的是祖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更要靠科技的进步、信息通讯、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也有很多人认为祖国的和平更多的是靠经济实力的强大。我想,这样说的人可能忘记了当年海湾战争之前的伊拉克。
当年的伊拉克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已经算得上是世界强国。可是1991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却只用了42天的时间,便将伊拉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伤亡仅146人,而伊拉克却达10万人之多,萨达姆麾下的43个师被消灭了38个。
这场战争,震惊世界的同时,无异于也给世界各国上了一节现代战争课。为何如此说?了解海湾战争的整个经过,你会知道答案。
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迅速崛起海湾战争前的伊拉克素有"巴比伦雄狮"之称,萨达姆上台后将伊拉克丰富的石油开采权收为国有,凭借着石油资源,萨达姆政府快速的累积了财富,一跃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与今天的沙特相比,应该是不相上下的。
财富的积累必然会带来军事力量的改善和提高。萨达姆政府大大增加了军备上的拨款,大量采购战机、坦克等武器装备,使伊拉克迅速成为军事强国。
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崛起,让萨达姆认为统一阿拉伯国家的时机已经成熟。由于伊拉克和伊朗两国在历史和宗教等问题上素有争端,萨达姆便寻了一个借口挑起了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
战争中消耗的每一颗炮弹都是实实在在的金钱,再富裕的国家也经不起这样持久的战争消耗。很快,萨达姆政府就面临了经济上捉襟见肘的局面。
不得已,他们向邻国科威特求援。显然,科威特是不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借完钱的伊拉克却调转枪口,想要吞并科威特,抢夺他们的资源。
不得已,科威特向英美两国寻求帮助。当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美两国不会因为怜贫惜弱便出手相助,他们从科威特的手里索取了大把的好处。
科威特虽然肉疼,但与亡国相比这点疼痛还是可以忍耐的。科威特的求助正好给了英美尤其是美国一个惩治伊拉克的借口。
其实,从萨达姆上台将石油开采权收为国有集中统治时,就已经引起了美国的不满。而这一次出兵其实已是蓄谋已久。
但当时有着"世界第四强军"之称的伊拉克军队没有十分惧怕。在他们看来,美国要跨越万里出兵伊拉克并不是明智之举。
首先伊拉克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另外跨境作战这种烧钱的作战方式并不能持久。美国是否能够获胜还未可知。
其实不仅仅是伊拉克,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是如此猜想,包括中国。对于中国来说美军可以算得上是手下败将,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上美军都以惨败收尾。
所以对这一次美国出兵伊拉克并不看好。中国还在分析美国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航母和军舰会从哪里登陆等这些问题的时候,海湾战争却以闪电般的速度速战速决。
美国的信息战争,将海湾战争变成了一场屠杀海湾战争爆发之前,萨达姆政府还在做着让美军有来无回的美梦。在当时的情形看来,也确有可能。萨达姆手下光正规军就有95万之多,还不包括近48万人的预备役。
为了迎战美国,萨达姆麾下800架战机4000辆坦克严阵以待,防御基地上10000枚防空弹等待命令。萨达姆织了一张天罗地网只等美军的到来。
1991年的1月17日的凌晨美军来了。他们将战场定位在了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城市巴格达。
除了攻打伊拉克,美国此战的目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在世界各国面前秀出他的军事实力,威慑各国,坐实他世界老大的位置。
为此他不仅让整个作战过程实施现场直播,派出了他的王牌部队第七军,仅用三个小时的时间,萨达姆的军队就已经溃不成军。
萨达姆下达命令将驻扎在科威特的军队调了回来,支援作战。但仍旧无力回天,仅仅42天的时间,美军便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伤亡取得了这场局部战争的胜利。
萨达姆的数千辆坦克、战机还没来得及启动,就已经被美军炸成了碎片。世界各国眼睁睁地看着这场海湾战争变成了一场屠杀。
海湾战争,给中国上了一课海湾战争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中国军方还在震惊之中。除了震惊于美军的强大,更是震惊于现代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
这让中国意识到,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六十年代的朝鲜战争,无论是麻雀战、游击战还是阵地战都已经不能应对现代战争的需求。
从战术上说,中国不得不承认在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战争中,技术决定了战术。
在抗日战场上,我军运用地道战、麻雀战、游击战等战术与敌人周旋作战,取得了胜利。
在朝鲜战场上,武器装备远远优于中国志愿军的美国军队,在志愿军的阵地战、短促反击、迂回穿插等战术中遭受重创。
由于这些胜利的战争经验,在我军形成了忽略了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而过分追求研究战术的现象。
这一次的海湾战争让中国军队惊醒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绝对的技术优势面前,任何战术都没有太多施展的机会。
海湾战争颠覆了我们固有的国防理念。
在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中,因为空军力量的薄弱让我军吃了大亏。特别是在朝鲜战场上,在美国强大的空中打击之下我军伤亡惨重。
如果没有当时苏联在空军方面的支援,朝鲜战场上的战斗可能会更加的艰难。所以,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一直强调"没有空防就没有国防",十分注重空军建设。
美国海洋军事力量的崛起,又让我们看到了海防的重要性,造军舰、航母成为国防中的重要一环。而这场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国防中的第四环,信息通信安全。
伊拉克之所以伤亡惨重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就是因为在美军投出炮弹之前,美国通过卫星和军事侦察机等信息手段掌握了萨达姆的军事调动和部署情况。
并且由特工将专门针对防空系统研发的电脑病毒植入到芯片中,提前安在了伊拉克空军指挥中心的电脑上。
在战争开始的那一瞬间就让萨达姆的防空系统陷入了瘫痪,防御基地上的战斗机和防空炮弹变成了瞎子,只能成为美国空军的靶子,被一一击毁。
与之相反,美国凭借着卫星、和第七军随身携带的膝上微型计算机传回来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了战况,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军事部署,让美军发出的每一颗子弹都击中目标。
中国开始加快空间领域的技术研发海湾战争中,美军强大的信息技术要得益于美国先进的卫星技术,能够将现场的信息及时传递回地面接收设备上。
那么,等于说在现代战争中,谁掌握了空间的优势谁就占据了战争的有利地位,而战略导弹将是空间对抗中的一把利器。
这样的认知让中国人自此之后一头扎进了航天领域和战略导弹领域的研发。1999年,神州一号的发射及成功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接下来的嫦娥系列、空间站、问天系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导航系统等,以及反卫星武器方面的研发,都是为了让中国能够在空间领域、信息通讯等方面不再受制于人。
总结:"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海湾战争带给了伊拉克人民难以抚平的创伤。但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来说,这无疑是让人警醒的一堂课。
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了自己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差距,看到了未来战争的走向,找到了新的前行方向。让自已不会重蹈伊拉克的覆辙。
及至今日,面对美国和个别西方国家的挑衅与制裁,我们可以挺起胸膛给与坚决的反击,敢于对他们说"中国不吃这一套"。
让我们拥有如此底气的不正是强大的科学技术、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吗?但是,现在的成就不是终点,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再接再厉,继续前行!
文/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