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挥舞制裁大棒瞄准中国,但美政府没想到,这一次不仅打疼了美国民众,更打疼了自己。
美国国会
美国会本周正在审议一项可能对全球无人机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的法案。这项《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不仅是一份例行的国防预算案,还特别包含了一项针对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如大疆创新和道通智能的禁令。
在这项新法案中,大疆等中国无人机制造商被列入了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清单”,旨在切断这些公司产品连接美国的电信基础设施。这项措施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困惑与不安。
提案背后的驱动之一是两党议员对中国企业的安全担忧。个别议员将大疆与TikTok相提并论,警告其可能带来所谓的“不可接受的国家安全风险”。从这些人言之凿凿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美政客对中国科技企业深深的偏见。
大疆无人机
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大疆几乎占据了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的九成,全球消费无人机市场的八成。这项禁令若通过,必将在美国的无人机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掀起惊涛骇浪。
然而,美国会的法案招致民间一片反对。执法无人机协会等多个组织站出来直言不讳的批评,认为这种全面封杀将带来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
该协会表示,全美已在公共安全和执法领域,广泛使用了中国的无人机,如被禁止,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不仅削弱了执法部门的效率,也加大了成本负担。
中国的无人机因性价比高,早已成为美国执法单位得心应手的工具。如果能提供同等性价比的美国制无人机,执法部门自然不会抗拒选择“本土制造”。然而,事实是,美国无人机价格高得离谱,并且在技术方面也完全无法与中国产品竞争。
消防与空中公共安全协会等组织纷纷致函国会,表达相同的立场。他们担心,限制令一旦生效,将对他们的日常救援和执法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在灾难现场,中国制无人机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操作简便性,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无人机搜索和救援
搜救人员诺德福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使用美国国产无人机时的诸多无奈。在犹他州崎岖的山脉中执行任务时,他发现美国制造的无人机在信号传输和山地飞行中的表现远逊于中国大疆的产品,甚至无法抵达山顶就因信号问题返航。
他坦率地表示,“如果华盛顿坚持施行这禁令,我将难以继续进行有效搜救工作。”
正是这些实际操作的痛点,使得民间人士成为反对禁令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展开行动,通过撰写文章、联络议员、征集签名等方式向决策者施加压力,希望能改变这个可能损害公共安全的政策。
然而,禁令的冲击远不仅限于民间,连美国政府部门也同样遭到了巨大波及。对于特勤局和警察局等美国关键执法机构而言,这一举措无异于自断命脉。
劳伦斯市警察局的例子最具代表性。该局内部使用了近20架大疆无人机来执行搜救行动和处理暴力犯罪。
这些无人机不但提供了卓越的飞行稳定性,还在摄录性能和远程操控上表现出色,使得警方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最佳效果。
美国警察使用无人机
面对即将到来的法律壁垒,该局表达了对未来任务执行的深切担忧。他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美国制无人机在价格、供应速度以及核心技术上均无法满足现有需求。而中国制无人机却因其先进科技和即时可得性成为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美国内政部的例子也尤为明显。自2006年以来,美国内政部一直依赖无人机技术来提高其土地管理的效率。然而,自2020年开始,该部门因政策限制被迫在大多数行动中停飞这些设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政部发现其任务执行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尤其是在野火管理方面,由于无法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点火操作,部门不得不转而依赖直升机。
这种变通带来的不仅是成本的飙升,还有人员安全风险的增加。直升机需要在极具挑战性的条件下低空飞行,为机组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危险。
在环境保护领域,无人机的缺失同样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多项重要的生态监测工作由于设备短缺而被迫延期或取消。例如,国家公园内濒危物种的监测项目无法如期进行,导致有关珍稀海龟的宝贵数据收集受阻。
2020年美国内政部停飞800架用于非紧急任务的中国无人机
更令人担忧的是,禁止中国制造的无人机也间接拖累了与内政部合作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组织原本依赖无人机技术来支持各类研究项目,如今在合规标准面前却难以前行。一些高校甚至因为无法满足条款要求,而不得不暂停或终止一些富有前景的计划。
此外,采购美国本土替代品的高昂成本以及供应链上的滞后,使得本就压力不小的政府预算更加捉襟见肘。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美国在无人机制造领域的技术短板以及供应链的脆弱性。
美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无人机的计划,不仅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更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战略误判。在全球经济相互交织的背景下,简单粗暴的禁令实际上是在以“自损”的代价换取一时的安全感。
从单纯的经济逻辑来看,阻碍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无异于闭门自守、自损实力。推动本土科技发展当然是积极的愿景,但以牺牲国际合作为代价,这样的“科技孤立主义”早已被历史证明,任何闭关锁国和逆全球化的尝,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