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三天,缓苗成活率低,生根剂配比方案,秋葵新根促发术
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他的种植遭遇,他满心欢喜地移栽了秋葵苗,想着不久后就能看到秋葵在自家菜地里茁壮成长。可是,移栽三天过去了,秋葵苗却没有什么生机,叶片发蔫,整体看起来没什么精神。他很纳闷,自己按照网上的教程,小心地移栽,给足了水,为什么还是这样呢?其实,像他这样的种植者并不少见。秋葵移栽后的缓苗成活率低是个让很多人都头疼的问题。
秋葵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蔬菜,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所以很多家庭菜园或者小型种植户都会种植秋葵。然而,秋葵移栽时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刚从一个小环境移到大环境,根系受到了损伤,就像人受了伤一样,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元气。
从根系的角度来看,秋葵的根系相对比较脆弱。在移栽过程中,哪怕是稍微不小心弄断了根系,都会影响到它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规模种植区,移栽秋葵时,由于操作不够精细等原因,根系受损率达到20% - 3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秋葵苗在移栽时就面临扎根困难的处境。
那移栽三天后,缓苗成活率低可能有哪些原因呢?首先是水分管理方面。水少了,秋葵苗会干旱萎蔫;水多了,又会积水烂根。很多种植者可能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其次是土壤环境。如果土壤的肥力不合适,比如氮肥过多可能会烧苗,而养分不足又会让秋葵苗生长缓慢。还有就是光照问题,光照过强会灼伤幼嫩的秋葵苗,光照不足又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这里我们得对比一下处理得当和没处理好的两种情况。在一些种植成功的案例中,移栽后的秋葵苗在一周左右就开始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叶片逐渐挺直,颜色变绿,有新叶生长,根系也开始快速发育。而那些移栽失败或者缓苗不好的案例,苗的状态就越来越差,到最后可能整株都枯死了。
这时候,生根剂就成了提高秋葵移栽缓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生根剂能够刺激秋葵苗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配比生根剂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我们先来看看生根剂的成分。常见的生根剂主要含有萘乙酸、吲哚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吲哚乙酸则在刺激根系生长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选择生根剂的时候,不是浓度越高越好。一般来说,用于秋葵移栽生根剂的萘乙酸浓度在10 - 50毫克/升比较合适,吲哚乙酸浓度在5 - 20毫克/升较为理想。如果浓度过高,比如萘乙酸超过100毫克/升,就可能会对秋葵苗产生药害,导致叶片发黄、根系生长畸形等问题。而浓度过低,又起不到很好的促进生根的效果。
比如有两组对比实验。第一组使用萘乙酸浓度为30毫克/升、吲哚乙酸浓度为15毫克/升配比的生根剂,在移栽前将秋葵苗根部浸泡2 - 3小时。移栽三天后观察,发现秋葵苗的根系开始有新根萌发,根系长度平均达到了2 - 3厘米,而地上部分的叶片也比较饱满,有少量新叶开始展开。第二组则使用萘乙酸浓度为150毫克/升、吲哚乙酸浓度为30毫克/升的生根剂同样浸泡秋葵苗根部。结果移栽三天后,秋葵苗的大部分叶片发黄,根系不但没有新根萌发,而且部分根系还出现了变黑腐烂的现象。
为了提高秋葵移栽后的缓苗成活率,生根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也很重要。在移栽前,先将秋葵苗的根部在生根剂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苗的大小而定,一般小苗浸泡2 - 3小时,大苗浸泡3 - 4小时。在浸泡过程中,要让根部充分接触生根剂溶液,确保每个根系都能吸收到足够的成分。
另外,在移栽后的管理也不能松懈。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是关键。一般来说,土壤湿度保持在60% - 70%左右比较合适。可以通过用手捏土壤成团,松手后土壤能够缓慢散开这个经验来判断土壤湿度是否合适。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在刚开始的几天,可以适当遮荫,比如使用遮阳网,遮荫度在50% - 60%为宜。随着缓苗情况的改善,再逐渐增加光照时间。
除了生根剂的配比和使用管理,在土壤改良方面也有一些技巧。秋葵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可以在种植土壤中添加一些腐叶土、蛭石或者珍珠岩等改良剂。按照腐叶土:蛭石:园土 = 3:2:5的比例混合的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都比较理想。这样的土壤环境下,移栽后的秋葵苗根系更容易生长发育。据调查,在改良后的土壤中移栽秋葵苗,移栽一周内缓苗成活率能够提高到80%以上,而在未改良的普通土壤中,成活率可能只有50% - 60%。
在肥料的使用上也要讲究科学。移栽后的秋葵苗不能急于大量施肥。在移栽后的半个月左右,可以先施少量的有机肥,比如腐熟的饼肥或者稀薄的农家肥。每株秋葵苗施有机肥50 - 100克左右。这些有机肥能够缓慢释放养分,既能保证秋葵苗生长所需的营养,又不会因为浓度过高而烧根。
秋葵移栽后的缓苗成活率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只要我们掌握好生根剂的配比和使用方法,在土壤、光照、水分、肥料等方面做好管理,就能够提高秋葵移栽后的缓苗成活率。就像培育一个幼小的生命一样,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地去照顾,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家菜地里看到茁壮成长的秋葵,收获到健康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