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加工产业链:脱水莴笋工艺与附加值提升
在网络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的经历,他家在农村有一大片莴笋地。每年莴笋丰收的时候,全家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可收获季一过,看着剩下的莴笋就开始发愁。传统的方式就是趁着新鲜劲儿尽快把莴笋运出去卖掉,但往往因为市场供应饱和或者运输途中的损耗,好多莴笋不能卖出好价钱,甚至只能白白烂掉,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收益大打折扣。
莴笋作为一种常见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国莴笋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几十万亩左右,产量也是相当可观,可达数百万吨。但这样庞大的产量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产业链发展的问题。
从莴笋的种植端来看,农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从育苗到施肥,从灌溉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以一个中等规模的莴笋种植户为例,种植面积在几十亩左右,每年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都在几万元不等。在收获季节,采摘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按照每天雇佣20个劳动力,每个劳动力每天150元计算,收获期10天左右,光是这一项花费就要3000元左右。
然后莴笋收获之后,面临着保鲜和运输的挑战。莴笋的保鲜期很短,在常温下,鲜嫩莴笋仅能存放2 - 3天,即使放在保鲜库中,也最多能保存半个月左右。如果要将莴笋运往较远的市场,需要冷链运输,这无疑又增加了成本。目前冷链运输的成本约占莴笋总成本的10% - 15%左右,这就使得莴笋到达市场后的价格变得更高,市场竞争力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目光投向莴笋加工产业链,其中脱水莴笋工艺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脱水莴笋工艺可以有效延长莴笋的保质期。新鲜莴笋如果在常温下存放很容易变质,而经过脱水处理后的莴笋,保质期可以延长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脱水莴笋工艺主要是通过去除莴笋中的水分来达到保鲜的目的。这里面的数据很有趣,新鲜莴笋的水分含量通常能达到90% - 95%左右,在脱水加工过程中,水分被大量去除,使得脱水莴笋的含水量能降低到5% - 10%。这大大减少了微生物滋生和化学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环境,一般来说,当食品中的水分活度(aw)低于0.6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脱水莴笋的这种低水分含量就很好地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脱水前后莴笋的营养价值。很多人认为脱水会导致营养大量流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新鲜莴笋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钾、钙、镁等。经过科学脱水工艺处理的莴笋,维生素C的保留率能达到70% - 80%左右,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的保留率也能达到60% - 70%左右,矿物质基本不会流失。这就意味着脱水莴笋依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而且脱水莴笋能够很好地解决莴笋供应的季节性问题。新鲜莴笋只有特定季节产量大且品质好,而脱水莴笋可以全年供应市场。在莴笋丰收季,将多余的莴笋加工成脱水莴笋制品,到非丰收季节或者莴笋价格高涨的时期,脱水莴笋就可以重新加工成各种产品推向市场。比如将脱水莴笋加工成莴笋丝、莴笋片等方便食品,这些产品在超市或者电商平台上都很受消费者欢迎。
脱水莴笋工艺还能极大地提升莴笋的附加值。在莴笋种植环节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把莴笋加工成脱水莴笋,附加值提升非常可观。以每亩莴笋产量3000 - 5000斤为例,在正常新鲜莴笋市场售价每斤0.5 - 1元左右计算,每亩收益也就是1500 - 5000元。如果将莴笋加工成脱水莴笋,由于加工过程投入的成本虽然存在,比如加工设备、水电、人工等成本约占莴笋总成本的30% - 40%左右,但是加工后的脱水莴笋售价可以大幅提高。脱水莴笋根据质量不同,每公斤可以卖到10 - 20元左右,按照每斤莴笋加工后可出0.2 - 0.3公斤脱水莴笋计算,每亩莴笋加工成脱水莴笋后的收益可以达到6000 - 15000元左右,相比单纯售卖新鲜莴笋,附加值提升了50%以上。
但是目前莴笋加工产业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虽然脱水莴笋工艺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但在很多莴笋产区,特别是一些小型的种植区域,许多农民对这项技术并不了解。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相关的扶持,比如在种植产区设立加工技术培训站,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讲解。另一方面是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现在市场上的脱水莴笋产品虽然不少,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各个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整合产业链,打造一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统一的品牌形象塑造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市场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对于脱水莴笋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现在生活节奏快,方便食品市场不断扩大。脱水莴笋加工制成的速食菜品,非常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据统计,在一些一二线城市,脱水蔬菜类方便食品的市场销售额每年以10% - 15%的速度增长。其中脱水莴笋类产品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增长潜力巨大。
在一些大城市的超市中,我们可以看到脱水莴笋制品已经有了不少的种类。一些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将脱水莴笋与其他食材搭配,开发出复合型的食品,比如莴笋牛肉丝、莴笋菌菇汤包等。这些复合食品既保留了莴笋的特色,又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营养搭配和便捷性的需求。
在产业链发展的前端,种植技术的改进也很重要。提高莴笋的品质,是提升整个加工产业链竞争力的基础。比如通过选育优良的莴笋品种,可以使莴笋的产量提高10% - 20%,而且莴笋的品质更好,如纤维更少,口感更嫩,这在加工成脱水莴笋后就更有优势。
在物流配送环节,要与冷链物流企业紧密合作。对于脱水莴笋产品的包装,也要采用环保、保鲜效果好的包装材料。现在市场上一些新型的包装材料,可以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脱水莴笋的保质期。
再看加工环节,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工工艺。除了传统的热风脱水,低温真空脱水等新兴工艺也在不断发展。低温真空脱水虽然在设备和能源投入上成本较高,但是加工出来的脱水莴笋色泽更鲜艳,营养成分保留得更好。数据显示,采用低温真空脱水工艺加工的莴笋,维生素C的保留率能达到85%左右,比传统热风脱水要高出5% - 10%左右。这也促使一些对品质要求较高的企业愿意承担更高的成本来进行加工生产。
从整个莴笋加工产业链来看,脱水莴笋工艺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有效延长莴笋的保质期,还能显著提升附加值,解决莴笋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莴笋加工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