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怒查空军亏空8000万,空军司令小声劝阻道∶还是别查了吧

军楼史书 2024-11-15 05:13:19

引言:

1936年的一个下午,蒋介石正在南京官邸翻阅军事报告。突然,一份空军战备情况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 —— 空军实际飞机数量竟然只有305架!他记得很清楚,之前周至柔可是说过有上千架飞机。蒋介石立即让秘书去请周至柔过来问话。可当蒋介石准备下令彻查这8000万的巨额亏空时,周至柔却面露难色,小声劝阻道:"委员长,这事还是别查了吧......"蒋介石听到这话,不由得一愣。作为一位空军司令,为何不愿追查如此巨大的军费亏空?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空军建设的艰难起步

1910年的广州,孙中山正在为革命事业奔波。这一年,他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信中详细记载了美国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成功。这封信让孙中山眼前一亮,他立即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1911年春,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同盟会分会时,特意将"研制飞机、培养飞行员"列为重要议题。当时有人不解地问:"先生为何如此重视这些还在试验阶段的新玩意?"孙中山举起手中的报纸说道:"你们看,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航空,将来的战争必定是立体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世人震惊。这年秋天,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日本和美国同时开办航空学校。当时的经费十分紧张,很多同志都持反对意见。孙中山却说:"与其花钱买几门大炮,不如培养几个飞行员!"

经过多方筹措,1916年初,第一批留学生终于踏上了赴日本学习航空的征程。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国空军奠基人的黄锜。当年冬天,黄锜在日本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飞行执照的飞行员。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深知发展空军的重要性,特意在军校内设立了航空队。当时的条件异常艰苦,连个像样的机库都没有,飞机就停在露天场地上。每到下雨,学员们就得顶着大雨给飞机盖上油布。

1928年春天,南京中央军校航空队正式成立。这支队伍虽然只有十几架飞机,却是中国近代空军的重要源头。蒋介石对这支队伍寄予厚望,亲自为航空队题写了"精研航空、发展国力"八个大字。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这支年轻的空军首次与日军空中力量交锋。虽然实力悬殊,但中国飞行员表现出的勇气让蒋介石深受触动。战后,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之空战,足见航空之重要,此后当以空军为重点。"

就这样,在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基础上,中国的空军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蒋介石更是在之后筹建了空军委员会,开启了中国空军发展的新篇章。

二、宋氏家族与空军建设

1934年初,国民政府大院内一场重要会议正在进行。蒋介石站在会议室的正中央,向与会者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成立空军委员会。这个决定的背后,是一系列精心的政治布局。

当天下午,一份任命文件很快传遍了南京城:空军委员会委员长由蒋介石亲自担任,副委员长则由宋子文出任,秘书长一职交给了宋美龄。这份人事安排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人说这是蒋介石任人唯亲,也有人说这是为了借助宋家在美国的影响力。

宋子文此时已经在财政部任职多年,对于军火采购有着丰富的经验。1920年代末期,他就曾经主持过多次军购谈判。美国当地的军火商都知道,要和中国做生意,必须先拜访这位"宋先生"。宋子文在美国的人脉网络十分广泛,从华尔街的银行家到五角大楼的将军,都与他有着密切往来。

而宋美龄的加入,则给空军委员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变。她不仅精通英文,还深谙外交礼仪。每当外国军事代表团来访,宋美龄总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对方。1935年春,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的代表来华谈判时,就因为宋美龄的周到接待,最终同意降低了飞机的售价。

空军委员会成立后,宋美龄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她要求所有飞行员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因为当时的飞机说明书都是英文的。她还派人翻译了大量的航空技术资料,编写成教材发给飞行学校。

1935年夏天,一场特殊的募捐活动在上海举行。宋美龄以"为国防献一份力"为口号,动员各界人士捐款购买飞机。这次活动得到了众多商界人士的响应,上海商会更是一次性认捐了十架战斗机的款项。

宋子文则负责与美国方面谈判购机事宜。他采取了一种特殊的策略:将订单分散给多家飞机制造商,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他还通过在美国的关系网,打探各种军机的性能和价格信息,避免了被军火商坑蒙。

然而,宋氏兄妹的运作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决策权过于集中,很多军事专家的建议往往无法得到采纳。例如,当时就有飞行员建议购买德国的战斗机,因为德国的战机性能更好,但这个建议最终被搁置了。

1936年底,空军委员会进行了一次内部改组。宋美龄开始将一些具体事务交给亲信处理,其中就包括了她的外甥女孔令伟。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为日后的军费亏空埋下了隐患。

三、飞机采购中的内幕交易

1935年深秋,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内,一场秘密会谈正在进行。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的代表威廉姆斯与孔令伟相对而坐。桌上摆着一份标价200万美元的采购合同,实际上这批飞机的市场价格仅为160万美元。多出的40万美元去向,成为了日后军费亏空案的重要线索之一。

这样的场景在当时并不罕见。1936年初,又一家美国军火商登门拜访。这次他们带来了一份更大的订单:50架P-26战斗机。这种飞机在美军服役时表现平平,但军火商却向中国方面推销时却声称其性能优异。更令人玩味的是,这批飞机的报价比美军采购价高出近30%。

军火商们很快发现了与中国做生意的诀窍:只要给予一定比例的回扣,订单就能顺利拿下。这些回扣通常以"技术咨询费"或"服务费"的名义,转入设在香港或巴拿马的离岸账户。据统计,仅1935年至1936年间,此类"额外费用"就高达数百万美元。

不仅是价格上的猫腻,军火商们还在飞机性能上做文章。1936年春,中国空军订购的一批轰炸机到货后,飞行员们发现这些飞机的最大航程比合同约定少了近200公里。军火商解释说这是"技术改进"的结果,但实际上是偷工减料所致。

孔令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作为宋美龄的亲信,她负责与军火商的具体接触。每份合同经她手,都会被加上一笔"手续费"。这些费用最终都转嫁到了采购价格中,导致中国付出了远超实际价值的代价。

1936年夏天,一位美国记者在调查军火交易时意外发现,有些已经被美军淘汰的旧式飞机,经过简单翻新后就高价卖给了中国。这些飞机不仅性能落后,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但由于负责验收的人员收受了好处,这些问题都被掩盖了过去。

更令人震惊的是"替换零件"的骗局。军火商会故意在交付飞机时少配一些关键零件,然后以"技术升级"为由,高价出售这些本应包含在原价中的配件。一个价值不过千元的螺旋桨,经过层层加价后可能要卖到上万元。

到1936年底,这种不正当交易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从军火商到中间人,从采购人员到验收人员,每个环节都分得一杯羹。正是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让军费亏空案的追查变得异常棘手。

就在蒋介石准备展开调查时,周至柔的那句"还是别查了吧",道出了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些看似简单的军火采购背后,实际上牵扯到了太多的人和事。

四、空军的虚报与亏空

1936年11月,南京军事委员会档案室内,一份关于空军实际飞机数量的统计报告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这份报告显示,当时空军的实际飞机数量仅为305架,而不是此前周至柔向蒋介石汇报的一千多架。这个巨大的差距背后,隐藏着一个系统性的虚报工程。

这种虚报并非一日之寒。早在1934年,空军就开始了"重复登记"的做法。一架飞机在杭州机场服役,会被记录在案;当它转移到南京机场时,又会被重新登记一次。这样一来,同一架飞机就在账面上变成了两架。

更为严重的是"幽灵飞机"现象。有些已经报废的飞机仍然被保留在账册上,甚至还定期领取维修费用。据后来的调查显示,仅1935年一年,这种"幽灵飞机"就造成了近百万元的维修费用流失。

1936年初,空军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有人提出要清理这些虚假账目。但这个提议立即遭到了多方阻力。因为这些虚报数字背后,牵扯到大量的经费问题。每一架"纸面上的飞机"都对应着相应的油料费、维修费和人员费用。

在南京郊外的一个机库里,检查人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很多登记在册的"备用发动机"实际上只是空壳,内部的零件早已被盗卖。但在账面上,这些发动机不仅完好无损,还定期领取着维护费用。

空军的油料供应也是一个重灾区。1935年秋天,杭州机场的一次突击检查发现,实际使用的航空油料只有账面数字的60%。剩下的40%去向不明,但每个月的油料费用却都按100%报销。这些"消失"的油料,最终都流入了黑市。

飞行员的培训经费同样存在问题。账面上显示有500名学员在接受培训,但实际到场的往往不到300人。多出来的200个名额所对应的伙食费、服装费和训练费,都成了某些人中饱私囊的工具。

1936年夏天,一位退役的空军军需官在给蒋介石的匿名信中揭露:某些高级军官会定期组织"账目平衡会",商议如何做假账来掩盖亏空。这些会议通常在私人会所举行,每次都要花费巨额的"招待费"。

更令人震惊的是"零件置换"骗局。一些军需官员会将新零件卖出,然后用老旧零件替换。由于飞机维修记录做得很粗糙,这种调包行为很难被发现。一个价值数万元的新发动机,可能已经被替换成了只值几千元的旧货。

到1936年底,这种虚报和亏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从基层的库管员到高级军官,每个环节都有人分享这些非法所得。正是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让周至柔不得不对蒋介石说出那句"别查了"的话。

五、案件调查的终结

1937年1月,南京军事法庭内气氛肃穆。一份长达200余页的调查报告摆在桌上,这是专案组历时三个月的调查成果。报告揭露了空军系统内部长达三年的贪污案,涉案金额高达三千余万元,涉及人员近百人。

专案组最初是由戴笠亲自带队,从1936年10月开始秘密调查。调查人员首先查封了空军委员会的全部账册,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审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基层军需官员开始交代问题。

第一个突破口来自杭州机场的一名库管员。他交代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机场的油料仓库每月都会收到一批"特殊货物",这些货物虽然登记为航空燃油,实际却是普通柴油。价格差额则被层层瓜分。仅这一项,每年就造成了数十万元的损失。

随后,调查范围扩大到了飞机采购领域。专案组通过美国驻华使馆的协助,获取了多家军火商的原始报价单。通过比对发现,几乎每一笔交易都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最夸张的一次,一架教练机的实际成本只有3万美元,却以8万美元的价格售给了中国空军。

在审讯中,一位负责采购的军官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每笔交易都会有一个"价格协调会",军火商、中间人和采购人员会商定一个虚高的价格,然后按比例分成。这些回扣通常会通过香港的银行转账,再由专人将现金送到指定地点。

1937年2月,调查进入关键阶段。专案组查获了一份密码本,破译出了大量加密电报。这些电报记录了军火商与中方人员的秘密往来,其中不乏一些高层人物的名字。正是在这个时候,周至柔向蒋介石提出了"别查了"的建议。

但调查并未就此停止。专案组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在上海和香港,有多家空壳公司专门负责转移这些非法所得。这些公司表面上经营进出口贸易,实际是洗钱的工具。通过这些公司,贪污所得被转换成了各种合法资产。

3月份,案件出现了新的转折。一位军火商的遗孀向调查组提供了一批关键证据:她丈夫生前保存的账本详细记录了行贿对象和金额。这些记录显示,行贿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空军系统的各个层级。

然而,就在调查即将突破更高层级时,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日本在华北的军事威胁加剧,军队的稳定成为了首要考虑因素。4月初,专案组收到了一份命令,要求暂停调查,所有材料封存。

1937年5月,对此案负有直接责任的几名中低层军官被判处徒刑,一些基层人员被除职查办。但更多的涉案人员,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都未受到任何处分。这份长达200页的调查报告,最终被锁进了档案室的铁柜,渐渐被人遗忘。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4-11-16 17:56

    老蒋老婆的钱不是老蒋的?

军楼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