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中有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完全有能力“自养”,甚至还会帮扶小辈。
可一个人即使再坚强,都无法挡住时间的步伐,挡住生老病死。说到底即使能力再强,为人再自立,也是年纪越大越脆弱。
吴歌结婚的第三年,父亲意外去世了,那时她才生完孩子不到三个月。吴歌悲伤到回了奶,整个人都抑郁了起来。
吴歌的妈妈张阿姨,一边忙活丈夫的后事,一边安抚女儿。吴歌知道此时的妈妈其实比自己更需要抚慰,就把妈妈接到了自己身边来。
转眼几个月过去,吴歌的产假休完了,张阿姨眼看着女儿和女婿为了照顾孩子请阿姨的事情,在生活费上捉襟见肘,便主动提出来留下照顾小外孙。
这一照顾就是6、7年,这期间张阿姨不但不要儿女一分钱,自己还搭上买菜的生活费、给小外孙买礼物、出去玩的钱。
不但在金钱上如此,在生活上,张阿姨也对女儿,女婿,小外孙照顾有加。女儿、女婿下班总能吃到热气腾腾的晚饭,张阿姨也换着花样给小外孙增加营养。
可以说老伴去世之后,张阿姨是一心扑在了女儿女婿的家里,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这个小家着想。
如果生活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大家都是幸福的吧。只可惜,生活没有如果。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当悲伤来临的时候,不是单个来的,而是成群结队的。 ”
两口子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吴歌和老公也不例外,每次小夫妻俩争吵张阿姨看见,确实心里着急。
但是张阿姨知道自己如果插手小夫妻间的事情,只会让家庭关系变得更糟糕,所以每次她都忍住了。
就这一次,女儿女婿因为孩子的问题争执起来,争执间女婿打了孩子两个嘴巴,当时孩子住院打点滴刚出院,还咳嗽得厉害。
这下张阿姨实在忍不了,把孩子拉到了身前。说了句,有话好好说,抬手就打哪有个当爸的样。
而女婿正在气头上,直接对张阿姨嚷嚷起来:“我的孩子,我愿意怎么管就怎么管,别人管不着,你们护着才是害孩子。”
两方争执不下,语言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这场闹剧就在孩子的哭声中结束了。虽然吵闹结束了,但却在双方的心里埋下疙瘩。
女婿下班回家就直接钻进卧室,关上门不再出来。见了张阿姨,也是冷冷淡淡的不说话。
本来以为这种横眉冷对的日子,随着时间自然会慢慢好转,可是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女婿也不和张阿姨说话。
这心一堵人就容易生病,张阿姨真的病倒了。
张阿姨生病后,女儿陪着熬了三个晚上,就有些顶不住了,于是女儿和自己的老公商量,让他去替个班。
然而,女婿的回答让张阿姨心寒。本来张阿姨的女儿吴歌还是想瞒着的,但渐渐地,张阿姨也心知肚明了,女婿大概率上是不会给自己养老了。
当时女婿的原话是:“我能管着孩子,让你有时间去医院照顾,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吴歌又提出来雇护工,女婿答:“十天半个月的可以,日子久了、次数多了,咱家的经济情况你也知道,你自己掂量着办。”
吴歌因为妈妈和老公之间的隔阂,心痛不已,夹在中间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再说。
渐渐地,心有芥蒂,吴歌和老公的感情也很难再回到从前。有时吴歌想和老公像以前一样,依偎在一起。但每每这时候都能想起他对自己妈妈冷淡的态度,转眼也就冷了下来。
而吴歌的妈妈出院后生活可以自理,但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尽心尽力地帮扶小家庭,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去住,并且开始攒钱,一切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先。
每个月的周末吴歌会带儿子去看姥姥,张阿姨不再大包小裹的给外孙买衣服、买玩具,而是只准备简单饭菜,女儿给买了水果、补品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追着多给些钱。
而女婿不再登门,来了也只是在楼下站站,等吴歌带着儿子下楼。曾经一家人的热络,好像是太久远太久远之前的事情了。
电视剧《天道》里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养儿防老,父母就是孩子天然的债权人,碰上个孝顺的就算赚了,碰上个混不吝的就赔大了。养儿防老,这个民族就会弯着腰生活,抬不起头来,永远在恶性循环的圈子里打转。
我们不提倡老人吃定儿女,自己什么也不做等着“被养老”。更不提倡儿女弃老人于不顾,冷脸相对还“啃老”。
最好的关系是老辈人年轻的时候努力,给自己老年存一份经济保障。小辈人勤勉,靠自己就可以过好日子。老辈给小辈关爱,小辈给老辈安心。
对于女婿或是儿媳来说,对方愿意给自己养老是好,但如果对方不愿意,也无法强求。当然,多为自己留一些筹码,晚年才能更好过一些。
到了中晚年,就要懂得多去关心自己的身体,努力去存自己的养老钱,这些远比期待依靠谁来养老,更保底。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啊。生儿育女是为了老了以后享福?滚球吧,那就是为了还债的,生个孩子就是为了给父母还债,要不是催婚催生我现在都是快乐的单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