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下的荣耀,田野中的坚守

小星视看社会 2024-11-05 17:44:33

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路,有的人从大山走到了繁华的都市,有的人却选择了返乡的田野。杨愉锐,一个曾经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护卫国旗的年轻人,却在脱下军装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成为了农田上的“守旗手”。

站在田埂上的杨愉锐,脸庞被阳光晒得黝黑,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那份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与他曾在天安门广场上护卫国旗时的神情别无二致。只是,此时他守护的不再是国旗,而是他深爱的那块土地。

1991年出生的杨愉锐,成长在湖北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父亲杨云广是村里出了名的“老把式”,从小耳濡目染,杨愉锐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009年。那一年,杨愉锐决定报名参军,离开了家乡,走向了北京。

初入军营的杨愉锐,只是众多新兵中的一员,但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早早就显露无疑。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连锤炼,他被选中了,成为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一员。这个任务,神圣而光荣。

从金水桥到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杆,距离不过一百多米,但对于每一个护旗手来说,这条路却是神圣的。138步,每步75厘米,不多走一分,不少走一毫,误差不能超过2厘米,这是对每个护旗手的基本要求。杨愉锐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326次,每一次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

“站在天安门前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字——准。无论任何时候,哪怕再累再困,步伐都不能乱。”杨愉锐回忆起那段日子,依然记忆犹新。

可再辉煌的时刻,也有结束的一天。2011年,杨愉锐面临退役,那时的他,是许多国企和单位眼中的“香饽饽”,一纸工作合同,足以让他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父亲的一句话,却让他重新思考了未来的方向。

“愉锐,回来吧,农村也有大作为。”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份朴实的期待。

“回去?干农业?”杨愉锐的内心挣扎了许久。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到农田里挥汗如雨,这落差不可谓不大。但父亲的一句话始终在他耳边回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思索再三,杨愉锐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放弃了那些唾手可得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跟随父亲学习农业生产。

刚回到村里的那段时间,杨愉锐心里五味杂陈。村子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妇女,田间地头一片沉寂。与北京的繁华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冷清。然而,杨愉锐并没有因此打退堂鼓,他心中早已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机械化作业。

“农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不足,农业想要现代化,首先就得机械化。”杨愉锐这样对父亲说。

从2011年到2016年,杨愉锐跟着父亲学农业技术、田间管理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推广机械化作业。2014年,他成立了家庭农场,开始自己摸索机械化的道路。

2016年,杨愉锐决定迈出更大的一步。他和五名好友凑了三百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设备,注册成立了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但创业的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年,由于设备落后,机手业务能力不足,合作社签订的1万亩服务合同,最终只完成了7000多亩,合作社面临亏损。

“亏了怎么办?我不怕!”杨愉锐的眼神里透着一股韧劲,“要想解决问题,就得从根本上提升机手的技能,买最先进的设备。”他开始组织机手培训,提高大家的操作水平。同时,他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的农机补贴政策,购置了100多台套涵盖农业全流程的最先进设备。

渐渐地,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从自家的农场扩大到了全市,作业面积也从最初的几千亩,发展到了如今的15万亩。合作社的社员从最初的5个人,增加到了150多人,农机作业纯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

杨愉锐的努力,终于让这片沉寂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2019年,杨愉锐又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被推举为家乡周梓村的党支部书记。

刚上任,杨愉锐就遇到了棘手的难题。村里修路,需要占用几户村民的土地,但这些村民始终不同意。杨愉锐没有着急,而是挨家挨户地登门拜访,了解他们的顾虑。

“你们的地,我们不会白占,修了路,大家的出行方便了,土地也会升值。”杨愉锐耐心地解释着。村民们一开始并不信任他,但当杨愉锐自掏腰包拿出4万元,投入到道路建设时,大家才纷纷点头同意。

修路仅仅是个开始。杨愉锐还带领村干部们拆掉了村里50多间破旧的房屋、厕所和牛栏,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他们引导村民自发捐资10万元,修整房前屋后的荒地,建设了“花园+果园+菜园+公园”四小园,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出了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

“有事找书记!”村民们逐渐信任了这个年轻的村支书,周梓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杨愉锐不仅把村里环境搞好了,还让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他通过建立联结机制,采取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模式,让村民们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打工收入”的叠加收益。

“有的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就可以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给他们分红;机械入股的,我们请他们操作,支付工资。这样一来,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也多了。”杨愉锐解释道。

周梓村的村民周中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把家中的土地入股合作社,还在合作社打工,每年都有股金和薪金两份收入。村里其他村民看到这样的好处,也纷纷加入合作社,村民们的收入逐渐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杨愉锐像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了武穴市的土地上。他从天安门的护旗手到田间的农机手,从农机合作社的领头人到村支书,凭借着在部队里锤炼出的拼劲和闯劲,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精彩航线。

“农村天地广阔,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杨愉锐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0 阅读:4

小星视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