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选择“重启人生”?
“如果能重来,我要……”
回转重来、推牌重开,这样的事不少人都曾幻想过。一些影视剧也采用这样的剧情设定,为观众描绘了各种“重启”的可能。
如今,社交平台“真的”出现了一批“重启人生”的人。在某机构关于小红书2024年上半年搜索趋势分析中,“遇事不决学英语,时刻准备重启人生”上榜搜索量前十。
小红书上关于“重启人生”的笔记
“重启人生”的笔记近百万条,从二三十岁到四五十岁,几乎覆盖各个年龄段;学语言、健身、学心理学、开辟副业、养宠物……“重启键”五花八门;“主题月生活法”“公主学习法”“主线+支线任务法”……完成“重启”的过程方式各异。
“重启人生”到底想表达什么,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心理?如果有可能,你会按下“人生重启键”吗?
一
曾有这样一则玩笑:“没有什么电脑问题是重启解决不了的,如果重启一次解决不了,那就重启两次。”电脑上的重启快捷键是“Control + Alt + Delete”,而在社交平台上解决人生问题的“重启快捷键”也是三个——健身+学英语+读书。
电脑重启快捷键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有一种说法是,Delete键距离另外两个键很远,不会被使用者无意间同时误触发。而“重启人生快捷键”却是人们的另一番考虑:
在“重启人生”中,多数人会希望获得“我在学习,我在成长”的感觉。翻开单词本背两遍abandon,跟着运动博主跳十分钟,找一本名著、专业书籍阅读一小时,就能很快让人收获“成长感”。不管是有没有记住几个单词,体重变没变,还是能否背下一个名词解释,人们或多或少会得到一些即时正反馈,感到生活在向着好的方向迈进。
年轻人通过玩“重启人生”沙盘游戏,寻找人生的意义
而就像电脑的重启方法不止这一种,“重启人生按钮”也不止这“三件套”。
“重启”的过程中,有人选择“转舵”。被考公考研困住的学生,被工作“内卷”困住的年轻人,不再苛责自己,选择寻找新的学习工作目标。
有人选择“放弃”。许多人从搬家、整理家务、打扫工位开始,用断舍离的方式,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
有人选择“体验”。拥抱大自然、结交新朋友,“去有风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以此找寻“吾心安处”。
在选择“重启”方式前,一些人也会先做一次“综合评估”。例如,列出人生“基础数据”,包括身高、年龄、体重、资产状况、学历、MBTI、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在心中为各个项目赋分,由此确定自己的小目标和终点站。
二
每一个选择“重启人生”的故事背后也都有着各自的原因。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经典语录:“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有人出生在物质条件优渥的家庭,有人生来就存在身体缺陷……每个人的“初始牌”各不相同,相信自己的人生并非完全由外界环境或命运所决定,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和塑造,是不少人坚定“重启”的理由。
而在网络上也经常出现“从中职生逆袭为名校博士”“菜场卖菜人写诗出书”“天生残疾却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等真实励志故事,让人们看到,逆风翻盘不是幻想,努力就会有回报。
“菜场作家”陈慧在菜市场看书,她已经出版了四本书 图源:新华社
人生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有人说,“生活多数情况下不会按照你预期的来”。选择“重启”,往往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预期,离开当下熟悉的环境,走出原有的路径,去面对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
《我的阿勒泰》中,追求文学梦想的李文秀在大城市屡屡碰壁,被迫回到了阿勒泰老家,却在草原上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实现了人生的重启。
现实中,有人考研失利、有人创业失败、有人职场受挫,种种不如意如同重启前的“提示音”。抱着“人生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的心态,全职宝妈再次踏入职场,“乘风破浪”,家庭事业两不误;创业的年轻人一次次失败却又一次次爬起来,总结经验教训再启征程;厌倦了原先生活状态的人们,毅然决然背起行囊寻找人生的旷野。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了,也让“重启人生”的人们燃起寻找“旷野”的希望
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探索。
人类天生对未知感到好奇,而信息缺口会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这份好奇心。恰好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社会思潮纷繁多元,海量信息借助互联网传播,不断扩展我们的知识边界,更多陌生的领域等待人们探索。
基于这样的背景,于是有人按下“重启键”,转换人生赛道,“文科生转行编程”“会计钻研中医”“建筑生转行新媒体”……“重启”的执念,驱使着一些人不断累积新的工作技能,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开启人生“升级打怪”的副本。
“重启人生”听起来恢宏而重大,但实际上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选择“重启”,大家都在探寻着人生的意义和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
在轮回、重生等科幻题材影视剧、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见到主人公不顾一切地选择“从头再来”,一路“过关斩将”实现逆袭。而在现实中,按下“人生重启键”需要“三思”:
重启≠恢复出厂设置。
电脑重启并不会删除已有数据,而恢复出厂设置将删除电脑上的所有个人信息。和重启电脑差不多,“重启人生”同样不会让人回到原点,也不会更改身高外貌、家庭背景等“出厂设置”,此前已有的知识、经历等也会被保存下来。
“重启人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过往的一切,完全从0开始,而是要站在过往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电视剧《开端》讲述了主角不断经历“重启”,努力阻止爆炸、寻找真相的故事
盲目重启,有时弊>利。
在“重启人生”的帖子中,有人盲目离职,反而更加焦虑;有人冲动创业,遭受现实沉重一击;有人频繁“重启”,学英语徘徊在“abandon”,健身计划在“减一斤涨两斤”中循环……偶尔的重启有益于解决电脑问题和提高电脑运行效率,但盲目且频繁地重启却有可能对电脑的软硬件造成损害。同样,越盲目地“重启人生”,就越会陷入“如果当时这样做,现在会不会更好”的懊恼中。
重启需要勇气,但冲动之下的盲目决定,往往事与愿违。人生需要不断振作精神、努力生活,也需要多些冷静、深思。
重启成功与否,没有单一标尺。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会收到他人的期望和建议,听到许多“你应该……不然就”,以至于哪怕选择“重启”也会在网络上搜索一番别人的“重启成功公式”,照猫画虎地实施。
然而“重启人生”是否成功,并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大部分人的“重启”也并不像影视文学作品中那样产生改天换地的效果。
“头顶在肩膀上,脚长在自己身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需要自己去找,人生的考卷,标准答案由自己定义。
“重启”,不应是挂在嘴边的玩笑或者稍纵即逝的冲动,而应是总结人生经验基础上的自我审视,是郑重的抉择,是果敢的再出发。当决定按下“人生重启键”的时候,应该先问一下自己: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