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智驾新规落地!这些功能必须标配,你的车达标了吗?

行行哒 2025-04-20 18:23:18

——解读中国汽研五项新规,安全红线划在哪?

政策背景:从“野蛮生长”到“安全硬指标”

2025年4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研)联合一汽、比亚迪、华为等40余家车企及机构发布《L2级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技术要求》,首次明确L2+智驾功能的最低安全配置标准。这一新规旨在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功能堆砌、安全缺位”问题,推动智驾技术从“营销噱头”转向“安全刚需”。

与此同时,工信部同步强化监管,要求车企禁用“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误导性宣传,明确L2级事故责任归属驾驶员,并限制未经审批的OTA升级。政策双管齐下,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进入规范化时代。

五项新规核心解读:车企必须做到的“安全五件套”1. 统一安全标准:复杂场景必须“扛得住”

新规要求L2+系统在复杂路况(如雨雪天气、夜间低光照)下具备稳定的横纵向协同控制能力,系统失效时需在300毫秒内启动冗余机制,横向控制误差小于0.5米。例如,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通过双感知融合算法,将极端天气下的误判率降低15%。

2. 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强制标配

所有L2+车型必须搭载人脸识别+方向盘握力检测双冗余监控,连续脱手超15秒即触发警报并强制退出系统。实测显示,搭载DMS的车型事故率较未搭载车型下降32%。

3. 功能边界透明化:拒绝“模糊话术”

车企需在车机界面标注智驾适用场景(如“雨雪天禁用车道保持”),并禁止使用“L2.999”等擦边表述。此前,某品牌因宣传“90%场景可脱手”却未标注高速限制,被用户投诉虚假宣传。

4. 数据黑匣子:事故责任“有据可查”

系统须记录智驾激活期间的传感器数据、决策日志,保存周期≥90天。若事故后数据缺失,车企需承担推定责任。

5. OTA升级严控:用户不再是“小白鼠”

涉及安全功能的OTA需经市场监管总局审批,禁止车企通过用户公测收集数据。2024年因OTA漏洞导致的召回车辆达406.76万辆,新规将大幅降低此类风险。

用户自查指南:6项指标判断车辆合规性

根据新规,车主可通过以下功能快速排查风险

DMS系统:遮挡摄像头后是否10秒内报警?

冗余制动:急刹时踏板反馈是否连续无中断?

功能边界提示:导航界面是否标注“智驾禁区”?

OTA记录:升级包是否附带工信部备案编号?

数据可追溯:能否通过4S店导出事故前后30秒数据?

宣传合规性:车辆手册是否使用“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

案例对比:某品牌2023款车型因无冗余制动,系统失效后偏移1.2米;2025款升级后偏移量<0.3米,安全性提升65%。

行业冲击波:谁在裸泳?谁在领跑?

传统车企:部分老款车型因硬件不达标面临智驾功能降级,如某德系品牌紧急停用“代客泊车”功能68。

新势力:华为ADS 3.0、小鹏XNGP已通过新规认证,比亚迪“天神之眼”凭借低成本方案抢占10万级市场。

用户教育:车企需在交付时强制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并签署《辅助驾驶知情书》。

未来展望:安全与体验的终极平衡

新规落地后,智驾竞争从“功能炫技”转向“安全内卷”:

技术升级:地平线征程6芯片算力密度达56TOPS/W,支撑更复杂的冗余设计。

成本博弈:L2+系统成本增加8%-12%,但比亚迪通过规模化将智驾下沉至7万级车型。

法律兜底:平安、人保推出“智驾险”,覆盖系统失效导致的第三者责任。

结语:当“辅助驾驶”成为唯一合法表述,当安全红线取代营销狂欢,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对生命的敬畏。你的车是否达标?答案或许藏在每一次方向盘的握紧与松开之间。



2 阅读:237

评论列表

舒逸飞

舒逸飞

10
2025-04-20 20:48

虾扯蛋,复杂环境大多数L2级自动驾驶系统都会选择退出。 车道线不清晰,不能辨识,逆光,大雨视线不清等都会退出。

行行哒

行行哒

一个专注于汽车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