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磐谏伐日本

另类评说 2024-10-14 14:25:33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二月,翰林学士王磐听说朝廷已经定下出征日本的日期,入朝进谏说:“日本是个很小的国家,要从危险而遥远的海道才能到达,并且赢了也不算光彩,可如果战败却有损国威,我认为不该攻伐它。”元世祖听了这话十分震怒,表示王磐所说的不是他该说的,并且说:“这在我们国家的法律来说,你说这样的话是罪不容赦的,你该不是有其它想法吧?”王磐回答说:“我赤胆忠心为了国家,所以才敢这么说;如果有其它想法,为何我要从发生叛乱的地方来归附朝廷呢?”——当年王磐因为守卫襄阳的南宋军队发生了“襄阳之变”而选择了归附蒙古。

这是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元纪》中记载的翰林学士王磐,在元朝军队将要二次出征日本之前,与元世祖忽必烈的一段对话。王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简单明了,那就是日本国不值得朝廷大动干戈。为什么?一是因为日本是岛国,并且只有海道才能通达,而海道不只遥远而起十分危险;二是征讨这样的撮尔小国,赢了没有可以值得夸耀的,可一旦输了那可是奇耻大辱。

在今天的我们听来,王磐的话切中肯綮、无疑十分正确,但在元世祖眼里,日本却是非征伐不可的国家——此前朝廷曾经多次派出使臣宣谕,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日本臣服于己,可小小日本却目中无人,不只没有臣服,而且要么扣押使臣,要么杀死使臣,让忽必烈很没面子。因此,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拿下日本,也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然而,这时候的忽必烈却忽视了日本的地理形势非常特殊性,可能让元朝军队最为擅长的骑兵作战的方式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假如出兵日本,必将面临极大军事方面的风险。

对此时的忽必烈来说,可能他还陶醉在此前“蒙古铁骑”南下灭掉金国与南宋,东征降服高丽,西征远达今日的中亚、东欧、俄罗斯等地,几乎战无不胜的神话之中。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是南征北战的胜利,让忽必烈的自信心急剧膨胀,也因此他根本没有把日本这个“小夷”放在眼里。然而,对81岁高龄的他王磐来说,他经历过太多的人事,对于从海道进攻日本的难度是有相当的认识的——唐朝之时的高僧鉴真,决心赴日弘布佛家戒律,但五次东渡其中多次遭遇飓风未能如愿,直到第六次方获成功,但此时他已经双目失明了!而这样的“故事”,王磐一定十分清楚。

当然,我们说忽必烈对于这些一无所知,未必完全符合事实。因为还在他做藩王的时候,身边就不乏很多汉人与儒士,他本人对汉民族的历史也一定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对于发生在唐朝的这些“故事”他未必真的一无所知,仅仅乎这时候的元世祖可能已经被愤怒的情绪所左右,并因此影响了自己的思维,所以,最终做出了攻伐日本的非理性的决定。想想也是:日本就一岛国,凭什么跟地大物博,整体国力远在自己之上的元朝对抗?从元朝的角度来说则是,对于无视自己的大国地位、超强实力,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将其压服、打服?

这第二次跨海征讨日本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它再一次以元朝军队的惨败而告终,甚至于比第一次失败更惨——尽管说,十万元军只有3人逃归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是,因为遭遇飓风,加之日本军队应对方式正确,让蒙古骑兵无法发挥其优势,让元朝军队蒙受了巨大损失却是不争之实。而在遭遇了这样的惨败之后,元世祖是不是记起了王磐当初对他的谏言,对于冲动之下的东征决策有所反思,我们就不知道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