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忽必烈

另类评说 2024-10-17 14:19:54

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的六月,江东宣慰使张弘范朝见元世祖忽必烈,向他提出了彻底消灭南宋的建议:“张世杰在海上立广王赵昺为皇帝,闽、广两地的人们积极响应,应该主动进攻消灭他们。”元世祖肯定了范弘范的建议,并任命他为蒙古、汉军的统帅。张弘范予以辞谢,并说:“按照国家的规定,没有汉人统帅蒙古军队的。我是汉人,恐怕有人不服从我的调度,最终很难成功。”

元世祖对范弘范说:“你还记得你父亲与察罕之间发生的事吗?围攻安丰的那场战役,你父亲希望留下军队保卫安丰,但察罕不同意,军队向南开拔之后这座城再次被宋人攻占,进退几乎失据,你父亲对不能取胜十分悔恨,这就是因为用人不够坚决造成的呀!今天难道能够让你再次像你父亲当年那样懊恨吗?”说完,他又赐给张弘范锦衣和玉带,但被张弘范谢绝了。张弘范说:“我奉命远征,锦衣玉带对我没什么帮助。如果能够赐给我宝剑和甲杖,那么,我可以得到国家的威灵的帮助;对那些带头不听指挥的,我则可以用它们来治治他们。”

元世祖听完这些十分赞叹,果真拿出一柄宝剑赐给他对他说:“剑,就是你的副手,有不听命令的,你就拿它处置他们!”(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众所周知的是,元朝将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主要指最早被蒙古征服的西域人和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第三等,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人,以及东北的高丽人;第四等,南人,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张弘范因为世居易州定兴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因此,他应该属于蒙古人眼中的第三等人。

既然是第三等人,地位远在蒙古人之下,可张弘范为什么却能得到元世祖忽必烈高度信任,成为蒙古军与汉军两军的统帅?这应该与张氏家族对元朝的贡献非比寻常有关:张弘范的父亲张柔以及他们十来位兄弟,在为元朝南征百战的过程中建立的功勋,是一般人包括很多蒙古人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在既往的征战中,张弘范也显示出了不凡的军事才能。因此,这可能让元世祖对张弘范另眼相看。而更加重要的则是,作为一个新兴的王朝,对于各类人才的高度渴求,举凡是能够为我所用的,元世祖大都能够予以高度信任——如果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则是用人不疑。而这样的气度与胸怀,是他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之一。

后来张弘范南征大获全胜,俘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在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大败宋军,灭掉宋朝,没有辜负元世祖对他的信任和期待。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反过来也证明了张弘范比起其他任何一位将领,包括蒙古将领更适合担任这一工作?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赞叹元世祖忽必烈的知人善用:一个人哪怕是你浑身上下都是本领,可假如无人赏识与任用,那么,你便无法将你的本领展现出来——就向楚汉争霸之时的韩信一样,在楚霸王项羽的麾下,因为无法得到项羽的赏识与任用,他只能郁郁不得志过一天混一天,直至最后投奔项羽的敌人刘邦。而在刘邦那里,因为有萧何的欣赏与隆重推荐,他终于逮着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并为刘邦赢得天下立下了头功。

发生那个年代元与宋之间的对抗,或许今天的我们可以用“大国竞争”来形容。而在这样的竞争中,能够敞开胸怀,拔除藩篱,任人唯贤,用人不疑,无疑是元世祖忽必烈赢得这场竞争的原因之一。

0 阅读:4

另类评说

简介:评说体育、娱乐、历史、社会,与公众分享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