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死机可以重启,汽车失控只能重启人生!
2025年4月1日,愚人节的讽刺感拉满,当雷军深夜在微博写下“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时,评论区早已被愤怒和质疑淹没。
三天前,一辆搭载三名女大学生的小米SU7在高速上撞击爆燃,三人殒命,这场悲剧不仅撕开了智能驾驶技术的脆弱面纱,更让雷军苦心经营的“亲民理工男人设”瞬间崩塌。
评论区从“军哥加油”变成“杀人偿命”的声讨场,那么这场事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场事故,三重“人设崩塌”
2025年3月29日,一辆搭载NOA智能辅助驾驶的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以116km/h时速开启NOA功能行驶在施工路段,车道封闭,需要改道逆向车道。
NOA在碰撞前2秒发出障碍物警示并开始减速,驾驶员在1秒后接管方向盘并转向,但还是没来得及,车辆最终以约97km/h时速撞击护栏。
车辆在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爆燃起火,车门被锁死无法打开,火势迅速蔓延,导致主驾驶位罗某、副驾驶位李某当场死亡,急救车赶到的时候,前排的两个人已经“烧没了”,后座的霍某也在抢救无效后身亡。
这和小米宣传的“极致安全”背道而驰,小米曾用“0接管”“老司机”等话术营销智驾,却从来没有明确告知用户L2级辅助驾驶的局限性,有网友说这就是“用科幻片忽悠小白”。
事故中,小米SU7标准版的AEB(自动紧急制动)全程“沉默”,官方解释称“不识别锥桶、水马”,但这与雷军此前高调宣传的“135km/h下AEB救命”形成刺眼对比。
更致命的是标准版与高配版的硬件差异被扒出:低配车型仅用纯视觉方案,算力仅为高配的1/6,夜间施工路障识别能力形同“睁眼瞎”。
有网友怒斥:“安全也分三六九等?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成了最后一辆车!”最受诟病的还是事故后第四天,雷军才首次公开表态,而家属声称“从未收到小米主动联系”。
雷军微博评论区成了大型幻灭现场,一条高赞评论写道:“以前你说和用户交朋友,现在朋友死了,你却躲在声明后面。”
尽管小米解释“警方介入导致沟通延迟”,但对比蔚来2021年NOP事故后李斌两小时内抵达现场、亲自道歉的案例,公众看到的只有冰冷的公关话术。
有网友在评论区尖锐指出:“雷总忙着发SU7 Ultra战报时,受害者家属还在等一个真相!”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小米市值蒸发700亿港元。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猛然惊醒:曾被吹捧为“跨界颠覆者”的小米汽车,本质上依然是“组装厂”:激光雷达靠采购、算法靠外包、安全靠赌命。
这场事故的舆论海啸,让人想起特斯拉的“Autopilot致死案”和蔚来的“NOP撞车门”,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2018年特斯拉Model X撞上隔离带,车主丧生,马斯克最初甩锅“车主未握方向盘”,最终被迫承认系统缺陷,市值暴跌30%。
还有2021年蔚来NOP功能致车主高速追尾,李斌连夜赴福建道歉,事后仍然被批“用用户生命测试算法”。
但与这些前辈相比,小米的危机更显讽刺:它发生在智能驾驶“内卷元年”,比亚迪喊“智驾平权”,吉利推“10万元级激光雷达”。
车企们一边用“未来感”收割市场,一边用“L2免责条款”逃避责任,当技术狂飙遇上安全裸奔,雷军的“至暗时刻”不过是行业集体裸泳的缩影。
这场事故若能留下什么遗产,或许是给行业一记耳光:再炫酷的智驾,抵不过一道及时解锁的车门,再华丽的财报,洗不白三条消逝的生命。
信息来源:
登载于钱江晚报2025年04月01日关于SU7事故致3死背后:母亲曾多次劝告女儿,盲目相信智驾很危险的报道
登载于新民晚报2025年04月01日关于撞车前1秒智能驾驶被人接管!死者或均为大学生!小米SU7车祸细节披露,家属发声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