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称,2025年4月9日,特朗普政府决定暂缓对英伟达“特供版”人工智能芯片H20的出口管制计划。
这一决策标志着美国对华半导体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但前提是需要黄仁勋答应一个条件,且代价有且大。
那么究竟是什么条件呢?
允许出售
美国政府对中国半导体的打压,已经不知道持续多少年了,也不说什么理由,就是无缘无故的封锁,如果不是我国的企业奋起反击的话,可能半导体行业依旧存在很大的落后。
而H20芯片,就是美国唯一合法可以向中国出售的最顶尖的AI芯片,可是在看到中国AI发展的速度,很快就有传言称,这个芯片可能很快就会被禁止,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说要管控就的消息就出现了。
甚至在1月29日的时候,美国众议院还向特朗普施压,试图在封锁一些类似于H20芯片的出口管制,可谓是想要将中国的AI技术直接“卡死”。
而这一些都和横空出世的DeepSeek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在3月31日的时候,英伟达黄仁勋和特朗普见面,以“过度限制将加速中国自主芯片替代”为由展开游说,强调中国市场对其全球营收的贡献,2025财年中国区收入达171亿美元,占总营收13%。
这种“经济利益优先”的逻辑也影响了特朗普政府的决策,但也只是有一些影响,并没有改变到特朗普的想法,毕竟他这个人就是一个纯正的商人总统,无利不起早。
在聚会中,英伟达黄仁勋承诺向美国本土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领域进行新投资,为交换条件,特朗普政府暂缓了原定于本周实施的H20芯片的出口限制。
这也能看出美国对华科技遏制也是有一定的顾虑的,一方面,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延缓中国AI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科技企业出于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压力,不断游说政府放宽管制,而特朗普的决策,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的拉扯中形成的妥协。
黄仁勋就是看中了中国的庞大市场,2024年以来,中国AI初创企业DeepSeek因低成本推理模型需求激增,带动H20订单量飙升。
2025年第一季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企业已向英伟达下达超160亿美元的订单,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英伟达游说美国政府的关键筹码。
虽然H20芯片是英伟达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而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阉割版”AI芯片,相较于旗舰产品H100,其性能仅保留约20%,并禁用张量核心、限制超频和集群扩展,但保留了CUDA架构的兼容性,使其仍能满足中国企业的部分需求。
黄仁勋在海湖庄园晚宴期间向特朗普政府承诺,加大对美国AI数据中心的投资,这一承诺与特朗普推动制造业回流、提振本土科技基础设施的政治目标高度契合,英伟达的让步不仅缓解了美国政府的“技术外流焦虑”,也为其自身争取到了继续开拓中国市场的窗口。
特朗普上任后推行联邦机构精简政策,导致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大量资深官员离职,包括负责出口管制的核心专家马修·博尔曼(Matthew Boreman)。人手不足使得原定于4月实施的H20管制计划难以如期推进8。这一行政低效为英伟达的游说争取了时间。
中国外交部多次批评美国将科技问题政治化,指出其管制措施“最终将反噬自身”,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AI芯片企业正加速技术突破。
若美国彻底切断H20供应,中国短期内虽面临算力缺口,但长期可能倒逼国产替代进程,到时候黄仁勋如果没机会赚钱,那么特朗普想要发展本土的AI数据,资金的来源,也将是一个问题。
并且,中国已经对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84%关税,H20芯片的性价比优势可能因此削弱,美国试图通过芯片出口限制遏制中国AI发展,但企业可通过调整产品规格规避管制,还有就是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第三方渠道仍可能获取关键技术。
特朗普政府的“有条件解禁”本质上是短期利益交换,并未解决中美科技竞争的结构性矛盾,而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入已初见成效。
2024年国产14纳米芯片良率提升至90%,7纳米工艺进入量产阶段,若美国无法在技术迭代速度上保持绝对优势,其对华科技遏制的有效性将逐年递减,那么就算是H20不封锁,那么之后也可能被淘汰。
结语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本质上是将半导体技术管制转化为可交易的政治经济资源,这种模式虽为中美企业争取到喘息空间,但加剧了全球产业链的不确定性。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观察者网---2025.04.10:《特朗普允许英伟达特供版继续卖中国,有个条件…》
原文刊登于环球网---2025.04.10:《事关中国,黄仁勋出席海湖庄园晚宴后,白宫被爆改变了计划》
原文刊登于北京日报---2025.04.10:《美媒:白宫改变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AI芯片H20计划》
悠悠茶香
最好别卖给中国